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从实景演艺到密室逃脱,从主题餐饮到宠物互动,沉浸式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然而,在带给消费者全新体验的同时,安全隐患、虚假宣传、维权困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7月8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制定并发布沉浸式消费教育指南(2025版),旨在从消费类型指引、风险防范到权益维护,提供专业实用的消费参考,助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所谓沉浸式消费,是以体验和参与为核心,通过环境渲染、场景塑造、内容IP等手段,使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中全身心投入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借助场景营造与互动设计,打破传统消费局限,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带动消费从文旅实景演出到互动娱乐,再到主题商业空间,在各领域不断创新拓展。 指南系统梳理了沉浸式文旅体验、互动娱乐消费、主题商业消费三大类中7个新兴消费场景,对各类消费模式的特点、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特别针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的安全隐患、夜游项目的安全规范、宠物主题互动空间卫生标准等热点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指南提醒,消费者在参与沉浸式消费时需重点防范三类风险:一是场所安全风险,包括地面湿滑、通道狭窄、道具摆放不当等物理隐患,建议入场先确认安全出口,遵守安全指引;二是心理安全风险,对恐怖、惊悚类项目要提前评估承受能力,感到不适立即中止体验;三是消费陷阱风险,警惕“全球独家”等虚假宣传和强制消费,应多渠道核实信息、留存书面承诺。此外,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非必要不提供敏感信息,确认商家隐私政策合规性。 指南特别提醒消费者,要注意三类证据保存:一是发票、合同等消费凭证,建议电子版云端备份,纸质版分类归档;二是照片、视频等体验过程记录,需确保画面清晰完整;三是广告、网页等商家宣传资料,要标注保存时间及来源。所有证据要确保关键信息完整可查,为后续可能出现消费纠纷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