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卖光了产品,有人讨到了“生意经” 2025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 为“全球跨境人”带来了什么? 

跨交会打造了一场“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盛宴。 记者 徐萌 摄 过去3天,杭州打造了一个“全球大超市”——2025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把来自全国1000多家工厂的上万款“全球爆款”搬到了杭州人的“家门口”,端上了一桌“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盛宴——150家服务商、100所高校、35个电商平台、30多个产业带来到现场,为跨境卖家提供全流程服务;11.6万人次涌入杭州大会展中心,淘货选品、学习开店、寻找合作机会。 2015年,杭州获批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10年间,我国跨境电商井喷式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5,这场集结全国跨境同行的博览会,揭开了跨境电商下一个10年的新起点。 参加跨交会的人 都有哪些收获? 昨天,来自温州的叶女士在TikTok展区认真做着笔记,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 “我们想开拓东南亚和日韩市场,所以特意跑到杭州来学习。”她经营着一家鞋子外贸工厂,做了20多年的代工,主要客户都在美国。 很多人在跨境电商的掘金之路,始于一家网店。跨交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TikTok、TEMU、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的展区,围满了像叶女士一样想开拓跨境业务的人。 “我们想打造自己的跨境电商平台,这次是专门来学习跨境业务的运作模式。”浙江赛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蒋建基介绍,“我们是一家专门做纺织面料的传统外贸企业,正在寻找转型之路。” 参加跨交会的3天时间里,他忙着与亚马逊全球开店、结行国际物流等各平台交流,“对跨境电商有了新的认识,也初步勾勒出了开店框架”。 做穿戴甲的“奈杜星球”在跨交会上找到了1000多个潜在客户。旗下品牌公司总经理王颜木说:“很多跨境网店来找我们订货,一些电器、化工、机器设备等传统行业商家也在找我们合作。” 跨交会期间,“奈杜星球”带来的8000副穿戴甲几乎卖空。 
AI改变了 跨境电商的什么? 10年前,跨境电商还被视作“入门易、精通难”的复杂业态,平台运营、物流通关、支付结算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卖家的全球视野与实操能力。 10年后,AI技术如潮水般涌入跨境电商交易的每一个环节,改写着这门生意的底层逻辑。跨交会上,AI选品配货、AI智能脚本、AI视频生成……各种AI工具让“一键卖全球”变得更简单。 “灵狐科技”是一家专门为跨境企业提供AI解决方案的公司,跨交会期间,市场经理付鹏宇加了近400个潜在客户。 “大家对视频、文案、数据分析类的工具需求很大,都希望能借助工具来完成基础类工作。”付鹏宇说,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卖家认识到了AI的价值。 阿里国际站校企合作总监姚远在跨交会的分享会上也提到,当前,跨境电商卖家的业务类岗位与运营类岗位的招聘人数比例为7∶2,主要原因是AI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大部分运营工作。 阿里国际站打造了“AI生意助手帮”,成员包括商品运营助手Maxwell、接待助手Eva、营销助手Noah、风险顾问Grace等。极简发品、商品托管、选品指南、视频和图片生成、跨平台搬店、机会分析……以前,这些要许多人才能运作的内容,现在,Maxwell“一个人”就能全部搞定。 下一个10年 跨境电商会怎么发展? 过去10年,数字基建从“物流通道”变成了“全球智能网络”。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正在用技术创新不断刷新着跨境电商的效率边界。 杭州自贸片区落地全国首个电商数据出境负面清单,AI自动化申报将安全评估流程从50天缩短至10天。 杭州综保区依仗AI算法,能做到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同仓存储、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同仓调拨、小额贸易与大宗贸易同仓交割、外贸与内贸同仓一体,让仓储成本降低了15%至20%。 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枢纽落地杭州,实现全球包裹72小时内必达。 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壁垒,让杭州无缝地连接世界。 过去10年,杭州迎来了跨境电商的跨越式发展—— 进出口规模由不足1.2亿元增长到1519.95亿元,增长1266倍,卖家数由200余家增长到2024年的6.5万家,增长325倍。 AI正在重新构建跨境电商的系统模块,从市场洞察、客服场景、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带着更多中国商品走向世界。杭州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6年,培育超过100个“人工智能+跨境电商”应用示范案例。 当更多“新物种”在跨境电商这片沃土上生长,当更多“中国造”通过数字桥梁走向全球,在技术迭代与全球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下一个10年,跨境电商将超越“卖货”的单一维度,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消费、中国创新与世界机遇的超级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