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冲击很大,怎么存活? 昨天传统农贸市场和网红菜市运营脑力碰撞
 
2025-07-17 15:28:38   杭州网

记者 江玥 摄

市民凌大伯向橙柿直通车反映:大关街道三个农贸市场摊位基本上是空的,比七年前情况差太多了,我回迁后觉得没有地方买菜。

橙调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随着外卖、社区食堂等兴起,买菜做饭的人群少了,同时网上平台买菜、社区团购等这些配送上门的新型买菜模式对传统的农贸菜场造成冲击。

传统农贸市场如何焕发新生?

昨天下午,市政协办公厅、西湖区政协与都市快报联合举办橙柿·阳台协商会,邀请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街道相关负责人,菜场管理经营者,和政协委员、市民代表齐聚文二菜市,实地走访参观这个网红菜场,并现场头脑风暴,探讨传统农贸菜场如何焕发新生。

如何吸引并增加客流?

重视菜的品质

和培养顾客的信任

凌勇(78岁市民):

我是经常买菜的,但在大关三个市场买不到想吃的海鲜,市场摊位少,蔬菜也比外面小店贵,我们老年人还是愿意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希望价格便宜,如果菜的质量好,贵一点也可以,但不能贵太多。

姜爱云(肉摊摊主):

我家猪肉铺是从文一路搬迁到翠苑的,摊位分配时要抓阄,我的运气实在不好,抓在最后一个摊位。做生意大家都知道,摊位越靠前、越居中越好,地利这一块,我们是没法占了,破局的办法,在于品质主打,诚信经营,抓住老客户,老客户带新客户,维系好客户关系。我们很注重老客户的关系,今天肉质好,建议多买,肉质一般,也如实告知。肉好不好,吃到嘴里就知道,客户对我建立了很深的信任,有客人搬家去温州,还让我寄肉。

彭海英(蔬菜摊摊主):

我是地道的农民,不懂得引流什么的,我只知道来买菜的都是朋友,他们信任我,我得对得住他们。我的菜基本上午10点就卖光,我只卖自己种的菜,而且只种当季菜,底肥都是鸡粪肥、羊粪肥,没有化肥什么的。我不能挑选客户,我能确保的是客户吃我家的菜。有菜的鲜香味,有客户和我反馈,“你家菜让我吃到小时候的口感”。种菜卖菜,初心很重要。

农贸市场运营方:

因地制宜定位和打造特色

提高服务

周洁(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农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项目前期的规划很重要,前期我们做了客户的年龄画像,分析消费的客单价、定位和特色,要因地制宜。如果周边老小区和老年人居多,那么菜场定位应该是平价、新鲜;如果周边年轻人群体居多,便捷、品质、多样化消费场景应该是主打特色。

徐峥晖(文二菜市负责人):

文二菜市早在招商的环节,我们就是精细挑选的,宁愿它空着,主要看产品是否过关。我非常认可前面周洁委员的观点,定位非常重要。我们提早研判了传统菜市场未来的走向,菜市场设计要懂消费心理学,合理的布局、流线、动线,根据场地空间,荤素菜铺的搭配、装饰布置都有讲究。另外,在保留原有菜场功能的同时,营造农贸市场文化,走文农旅路线,拓展新的业态。

方云飞(南肖埠农贸市场运营负责人):

我们的菜场面积小,又是在居民区住宅楼下,我跟经营户讲,先沉下心来,做好诚信,做好服务。比方说老同志上个楼不方便或者天气热不方便,那么你就跟他子女加个微信,帮他买菜然后送过去,一站式服务。

黄桂悦(西湖区政协委员、西湖城投集团副总经理):

农贸市场也是个文化市场,我们的定位是做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围绕着西湖区120万人口,做好一个城市的服务,不仅仅是菜市场的服务,我们还有一个产业园区的服务,两条历史老街,还有银发经济,每一个项目都会根据高颜值,高流量,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主打的核心。

如何提升农贸市场的环境?

余春红(律师):

我平时偶尔做饭,基本上不逛菜市场,记忆里的菜场还是那种嘈杂、气味。我偏爱超市买菜,但今天参观完文二菜市颠覆了我的认知,我希望我家门口有这样一个菜场,我会有兴趣回归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环境非常重要。

汤武华(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文二菜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兼具“烟火气”和“多巴胺”氛围,店里面的场景丰富,多元业态,可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市场里的摊铺大多都是客户熟识的老店,产品保障放心,值得信任,这里面有人情味,给消费者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从菜市场的硬装到软装,要营造安全舒心的氛围。

黄桂悦(西湖区政协委员、西湖城投集团副总经理):

文二菜市是西湖城投集团投资建设的一个项目,这也是转型的一种探索。因为是国企,菜市场的社会责任这块是非常突出的,这要求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不过度追求收益回报率。让利于民,服务好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是重要绩效考核之一。

传统市场只有买菜,我们根据菜买来以后怎么吃,怎么加工,比如米可以做成面包,可以做成米酒,围绕一个“吃”字,建立打造了一个生态链进行招商引流。人除了吃饭,精神也要补给,围绕着精神的“吃”,我们还做了一个书房,菜市场里还可以喝咖啡、安静地看书,从早到晚,客户可以待一整天。最终,通过市场的科学运营,摊主和客户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这种人间烟火,相互信任的氛围,是最宝贵的。

政府能为传统菜市场转型升级做些什么?

橙柿阳台协商会探讨农贸市场的未来

在农贸市场装修提升时

怎么把钱用在刀刃上?

汤武华(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不管投入资金多少,基础分应该达到,就是基本的改造,空调、卫生和整洁,包括周边社区文化的氛围要适当地融入一点。

周洁(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农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从硬装上面来说,要保障顾客安全,比方说我们水产区,全部铺防滑地砖,做水产的话,每一个水产档口全部有排水沟给上下水,就是女士穿着高跟鞋也能够逛市场,第二个就是新风系统,尽量减少气味,第三就是软装和陈列,蔬菜水果的陈列,各个颜色要搭配好,有购买欲望。现场氛围和环境是很多元化的维度构成的,作为市场的运营方要找老百姓所喜欢的东西,把这些氛围和元素做进去。

徐峥晖(文二菜市负责人):

一个市场的运营是科学的,并不是说你投资的钱多,就能经营好。钱要花在刀刃上,首先是环境,安全问题要解决,以前菜市场基本上没有消防喷淋,消防水枪24小时会寻找火源,及时排除隐患。安全是菜市场经营的底线安全。另外还有建筑安全,材料防水防滑,地面安全;再有一个就是运营的资金保障,菜品质量的检测,文二菜市一棵葱都是检测过安全可靠的,一年下来有1千万条的抽检信息,有食材溯源机制,这些都是小店没有的。

还有就是软实力的提升,不光吸引老年人来,也要吸引年轻人来,做的文章就可能不一样了,我们这里外国人都很多,因为有咖啡馆,有牛排,有小酒馆,这些也是需要花钱去设计投入的。

政府能为传统菜市场

转型升级做些什么?

做好顶层设计

张红权(拱墅区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顶层设计要走在前面,农文旅要结合,国资平台和市场平台要结合,政府要从便民、利民、惠民这三个层面去思考,才是可持续的。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与推动者,通过统筹谋划,为传统农贸市场的转型提供方向与方法。

蒋文捷(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科长):

我们提出一场一特色、一场一方案,每个市场都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各自客群、区位、历史底子量身定做。这种设计不仅局限于市场内部更新,更放眼社区融合,努力把传统买菜场景转变为更丰富的生活场,以适应多元化、品质化消费趋势。

撬动资源,激发活力

沈炜(西湖区商务局副局长):

通过把农贸市场升级成“邻里中心”,增加更多的服务功能,可以申报商贸流通体系试点的项目,光去年到今年,我们申报的中央补助资金就有1500万元,覆盖核心8个“一菜一早”市场。

除了申报商贸流通体系试点的项目,上城区专门出台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六个一”业态,对其中的“一菜”——菜市场改造给予专项补贴。

拱墅区还通过“放心消费示范区”“星级市场”创建,将补助资金与食品安全检测、交易秩序考核挂钩,形成“以奖促改”的良性循环。

守住底线,塑造信任

在传统农贸市场焕新升级的过程中,食品安全依旧是各地政府抓得最紧的一道底线,也是老百姓愿意走进菜市场、留在菜市场的前提。从西湖区到上城区、拱墅区,多位监管负责人都把“安全可溯源”作为基础要求。

蒋文捷(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科长):

菜市场要变网红,更要能长红,靠的是硬件提升之后的管理和运营内功。

徐烽良(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食品安全是老市场焕新的生命线,文二菜场连葱都有溯源码,这个细节特别到位。拱墅区更是把“你点我检”模式引入菜场,让市民直接投票、抽检想检的菜品,政府提供检测车和检测补助,把原本单向的政府抽检,变成了居民和市场共同参与的双向质检。

此外,计量诚信也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智慧秤、明码标价等“硬措施”,配合市场方和监管部门不定期突击巡检,守住了“老百姓称得准、买得放心”的底线。

激活流量,留住人气

蒋文捷(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科长):

我们文二菜市不是走低价化,而是走品质化调性,强调多巴胺色系和年轻潮流,菜市场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居民群体、社区活动场景深度融合。

徐剑(西湖区西溪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街道配合将周边脏乱差环境整治成便民空间,并把社区年夜饭、银发经济等活动带进市场,“通过活动把人气带进来,让烟火气和新风尚交织在一起。”

刘梦恒(上城区商务局商贸运行科科长):

菜市场要有IP化和平台化思维,不只是品牌要被看见,更要能吸引多业态入驻。很多人开车二三十分钟来买菜,靠的就是品牌号召力。

张红权(拱墅区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夜经济、快餐、线上到家配送等新消费场景,也可以嫁接到菜市场,要让年轻人躺在床上就能把菜市场“搬回家”,这是消费场景的再拓展。

各区街道和市场运营方也积极试水,银发餐厅、快炒小馆、特色咖啡店、文创小店……新老商户“共生”,留住老顾客的同时吸引新客群,正成为杭州农贸市场重焕活力的密码。

徐琛(上城区凯旋街道区域发展和社区治理服务中心主任): 文二菜市整个拉动的不是一个农贸市场,而是拉动了一个大型综合体的提升,带动了整个片区的人口集聚跟产业的发展,我今天来触动还是蛮大的,后续在对我们自己区域的农贸市场做提升改造的时候,有很多借鉴的维度,一些思路对我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启发意义。

郭一勉(西湖区政协委员、西湖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

文二菜市20多年的历史了,早和周边居民形成了非常强烈的感情纽带,如今的业态升级,还保留了原来老的摊位,配钥匙、缝衣服、修鞋子等,留住了老客户基本盘。

新兴的商业,包括网红点位,纳入新的消费客群,新老客群的结合,就是这个菜市场的活力所在。网红打卡点不仅仅是打卡,其实它更多的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刚需的承载。现在我们街道去招商,我介绍我们的优势,我们有文二菜市,把文二菜市作为这个招商引资的一个牵引了。

参会名单

政府部门代表:

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烽良

上城区商务局商贸运行科科长刘梦恒

上城区凯旋街道区域发展和社区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徐琛

拱墅区商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张红权

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科科长盛晓炯

拱墅区大关街道杭州大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武龙

西湖区商务局副局长沈炜

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科长蒋文捷

西湖区西溪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徐剑

政协委员:

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农都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洁

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汤武华

西湖区政协委员、西湖城投集团副总经理 黄桂悦

西湖区政协委员、西湖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一勉

农贸市场管理方:

文二菜市负责人徐峥晖

南肖埠农贸市场运营负责人方云飞

市场商户:

姜爱云

彭海英

市民代表:

凌勇

余春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卫民 刘抗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防晒需求何以催生近千亿元级市场
·进一步释放居民休闲消费潜力
·高温来袭,大冰块成“香饽饽”
·App成“隐私刺客”过度收集信息 应该...
·同一家饭店,外卖堂食大不同
·绿茶品类多难分辨? 我国牵头修订《绿茶...
·传承有序宋瓷受藏家热捧,赛克勒旧藏领衔...
·市场销售增速回升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
·养老→享老 上半年银发经济发展有这些新...
·从以价换量到品质提升 下半年政策与品质...
·从集中整治到长效治理 物业领域“刮骨疗...
·莫让捆绑式增值服务侵犯消费者权益
·陕西省消保委发布上半年投诉分析报告 保...
·北京市发布线下无理由退货指引
·浙江衢州开展夏季防晒用品专项检查行动
·走起!杭州新开了5个夜市
·三伏天“新养生”
·海鲜控必看!承包你的“鲜”爽时刻
·拱墅企业码应用场景上线
·守好“老底子”味道 临平积极推动“阳光...
·篮球跃动杭城 开启“夏日经济”无限可能...
·最新!315家杭州上市“预备军”名单公...
·王一博侯佩岑也带不动?香飘飘上半年预亏...
·上周河虾和小黄鱼零售价小涨
·卖冰给老外,他年入14亿元
·余杭小山村走上“桃”金路
·国家统计局: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
·让未成年人模式“安全锁”不再沦为摆设
·为无堂食外卖立规矩
·护权益之盾 燃消费之火 消费者组织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