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网购节折射多重消费态势 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进入6月,广东荔枝的境遇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荔枝丰收,“618电商网购节”前后,荔枝寄递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5倍;忧的是受疫情影响,以航空运输为主的荔枝出粤不畅。 “顺丰及时调整预案,对时令产品运输各环节进行多重保障。”顺丰速运销售负责人谭靖华告诉记者,截至6月14日,顺丰航空第66架全货机正式加入机队,优先保障广东荔枝发运,满足寄递需求。 电商网购节的这个“小插曲”,折射出当前消费市场的多重色调:既有“互联网+实体商业”的创新方式全面提升流通效率,也有疫情给消费复苏带来的压力,更能看到我国消费市场的变革、下沉市场的崛起及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轨的趋势。 “国潮”成消费新时尚 “别管是‘618’还是‘双11’,抢在前面的肯定是直播平台。”说起购物经验,“90后”安徽姑娘刘婉很兴奋。她告诉记者,薇娅、李佳琦等直播电商一般5月底就开始第一波预售,6月1日零点付清尾款,“不用等到6月18日当天,我想买的东西就已经到手了”。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市场更加细分,下沉市场、银发经济、社区消费以及即时消费也展现出广阔空间。 在消费人群变化和渠道变革双重作用下,国货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国潮”正成为新的消费时尚。“618”开门红,天猫首次为老字号设置了专属会场,整体成交额突破10亿元,61个老字号品牌单日营收达100万元。 京东大数据显示,与国际品牌同比增幅对比,2020年中国品牌的成交额增幅高出6%,品牌数量增幅高出5%,用户数增幅高出18%。在消费者品牌热搜前10位中,国货占据7席,其中华为、小米、茅台、荣耀、格力、李宁、五粮液等品牌广受关注。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加速恢复,内生动能有所增强,消费延续了较好复苏态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商服务农产品“上行” 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用户对产地的搜索次数超过2020年同期的2.5倍,云南、新疆、四川、海南是用户搜索最多的农产品产地;产地农产品消费也呈现高倍数增长。“618电商网购节”期间,高品质农产品加购量超过平时的3倍。 “农产品高品质化发展的核心要点是打通流通过程中的堵点,避免盲目追求低价。”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电商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优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深入供应链全流程实现可视化,确保农产品品质。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刘德成表示,要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等服务,增强电商服务农产品上行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数字经济将供给侧资源与需求侧空间更紧密地加以优化配置。 供给端提质升级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这就要求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环节的各种障碍和限制因素,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今年,200多个产业聚集带和京东“618电商网购节”同频共振。18日开场15分钟内,电脑数码产品热销拉动苏浙沪地区数码产业带平台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与消费互联网发展中的赢者通吃逻辑不同,在产业互联网生态下,产业系统中供应链企业的协同与合作将成为常态,由消费互联网转轨至产业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提升“交易效率”向提升“交易效率+产业效率”转变。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需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投入,这既包括信息更快速、更精准的传递,更包括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产品和服务从供给侧触达需求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