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早晨7点刚出头,江西小伙汪明便早早来到自己在河坊街上的“无二”门店,打开褐色的门板, 而这座古老的街区也同时迎来了这一天的第一波忙碌。 正好遇上三八妇女节,店里又增补了不少丝绸新品,不算太大的门店里,从旗袍、丝巾到各种小饰品一应俱全。整理仓库、检查存货尺码……汪明带着一起的小伙伴们忙碌准备着,应对即将到来的客流。“如果不出意外,今天大概率能爆个单!”。正说着,汪明把手边的“放心消费单位”标牌摆在了正对门口的显眼处。 这是汪明在河坊街经营这家店的第三年,在他的印象里,一开始生意并不出彩,2020年初,汪明怀着扎根杭州的梦想来到河坊街,刚装修完店铺、进完货品,正打算大展拳脚时便撞上了疫情,加之店铺新开缺少熟客与口碑,店铺一度生意惨淡。“河坊街一年的数十万的店租并不便宜,然而店里却没有生意,业绩最低的时候只有3000多元”。 然而,一时的窘境并没有压垮汪明。“疫情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是新店缺少顾客的信任是关键因素。”他冷静分析了门店存在的问题,在景区中,大多的消费者都是游客,口碑与信任才是破解法门。机缘之下,汪明了解到了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鼓励商户创建“放心消费单位”的消息,他马上就报了名。 培训、检查……一样都不落下,经过创建的程序汪明不但拿到了“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的标牌,还让他在待客之道和诚信经营方面都受益匪浅。“在培训期间,店里曾遇到一次客户投诉。这位来自北京的客人在清洗衣服后出现了少许褪色,因而要求退货。然而,水洗后的衣服显然会影响再次销售,且由于不同衣服的色牢度要求不同,部分衣物在适当范围内褪色是正常现象。”初学的汪明显然还没做好应对的准备,如此一来二去,矛盾便产生了。好在,经过当地市场监管所的协助,矛盾迅速得到化解。“原来,问题的根源是客户与商家对话不在一个频道,我说的都是专有名词,客户没有完全理解,这才导致了误会。”汪明说。 “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的标牌挂到了自己店里,汪明明显地感受到了生意的变化。“大家看到我是经过认证的放心单位,信任度一下就提升了,下半年月销量递增速度不低于3成。” 面对全新的2023,汪明在生意之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2023,今年我要实现零投诉,给本地市民以及来杭州的旅客更好的服务。” 宋风满满的御街茶集和宋韵集市,重现南宋夜游的提灯巡游和河灯祈福,展现传统文化的艺术展览……去年国庆假期期间,作为宋韵文化传承展示重要阵地的清河坊步行街,40多场宋韵国风活动在这里开展,参与人次超10万,实现营收达7900万元。而在消费市场热潮迭起的背后,是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契合宋韵文化传承、重点打造示范商圈、加持数字化监管手段等一系列创新性、系统性举措,连续五年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建设,为消费者放心消费保驾护航。 为了保障游客消费权益,上城区在清河坊推出“店小二”快速调解模式,并对其进行培训指导,让“店小二”们在一定授权金额内,直接完成退货或者免单工作,进一步提速调解服务,助力清河坊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重现南宋繁华盛景的同时,也提振宋韵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场监督管理局基层执法人员,不定期联合公安、城管、南宋皇城小镇管委会、文商旅公司等部门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行动,主动出击、重拳治乱,通过开展“丝绸双随机抽检”“糕点类食品双随机抽检”“食品安全专项联合整治”等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平稳有序。 上城的种种正是杭州“放心消费商圈”的缩影,为奋力建设产业兴盛、活力迸发的国际消费现代化城市更快一步、更进一步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杭州率先出台全国首个《放心消费商圈创建与管理规定》地方标准,运用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激发商圈、街区、综合体、商超、企业、经营者等主体参与放心消费建设的能动性。全年共建成放心消费单位486637家,其中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0053家,放心工厂4273家,放心消费商圈147家,建设水平领跑全省,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