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陈红生 记者薛庆元)“坐标新疆,有想要互换特产的吗?”“今天要和湖南网友互换特产,看看我都寄了什么吧?”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上兴起一股网友网上约定、互换家乡特产的风潮,使相隔千里的网友能品尝到异域特色美食,感受别样风情。 在互换过程中,有人收获到拆盲盒的快乐,有人体验到了值得信任的友情。不少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但也有网友晒出自己的受骗经历,表明这一社交新模式存在风险。消费者在互换特产时该如何“避坑”?一旦被骗又该如何维权呢? “互换特产本意是双方交换价值相近的特色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财产安全风险。” 江苏江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镇江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中心傅小景表示,如果互换特产前,双方对特产价值进行了约定,那么在寄出特产的价值严重低于约定价值的情况下,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应当予以赔偿。 傅小景提醒消费者,在互换特产时,需要保持理性和警惕,谨慎权衡好处和风险,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约定互换特产价值。尽量选择信誉较好、得到过特产互换好评的网友,在互换特产前,对特产的价值、品种、寄出互易物的时间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约定,并通过第三方平台作担保,以标明价格的形式交换。 留意食品安全风险。互换特产往往以交换当地特色美食为主,其中不乏家庭自制或者小作坊生产的熏肉、腊肠、鱼丸、牛肉丸、糕点等散装食品,因此需要格外留意食品安全风险。双方可约定交换的食品外包装上需要有生产者名称、地址、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到货后检查互换特产质量问题,关注质量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安全标准等。 实时关注快递信息。双方最好约定同一时间寄出并互相发送快递单号;快递发出后,要实时关注快递物流信息,如果发现对方始终没有寄出并找借口拖延,要及时联系快递客服拦截自己寄出的快递。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在互换特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如模糊处理收件地址或提供快递自提点、快递柜的位置等。 出现问题及时维权。在互换特产过程中,若对方出现收到快递后立即拉黑、无法联系等情形的,说明对方存在不法占有的目的,这类情况下对方的行为在民事上可能构成欺诈,需要承担退还货物或者赔偿的法律后果。出现此类情况,可收集好相关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