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深圳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警惕“渠道医美”背后的利益陷阱
 
2025-04-11 09:44:21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医疗美容是医疗行为,要警惕第三方推荐的“渠道医美”。

据了解,“渠道医美”是指消费者不是通过正常预约挂号到医疗美容医院就诊,而是通过生活美容院员工、美甲师、熟人,甚至“朋友的朋友”等中间人作为“介绍人(渠道)”被带到特定医美机构就医。“渠道医美”区别于传统正规医美机构的直接获客模式,主要依靠“渠道商”(如美容院、网红、代理)拉客,并从中抽取高额佣金,部分佣金比例甚至高达50%—70%。目前,“渠道医美”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获客模式在深圳悄然兴起,但存在着虚假宣传、过度医疗、产品质量问题等乱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2025年3月,深圳消费者王女士经熟人推介,在深圳一家医美机构花费25万元注射16支玻尿酸,事后发现其中11支已过期。经查,该机构通过“渠道商”以“明星同款”“逆龄10年”等话术吸引王女士,实际却使用非法产品。类似案例并不少见。2024年12月,深圳消费者陈女士也是通过熟人介绍,在一家无证美容院接受医美服务,花费22.7万元进行注射填充,术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这些医美机构为降低成本,使用过期产品或未获批的医疗器械,甚至无资质人员操作,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还有一些生活医美机构违规开展医美项目,消费者难以辨别资质。或者通过夸大效果、伪造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消费,但签订的合同里却存在条款模糊或隐藏附加费用等情况。

以“渠道医美”获取客源的医美机构收入的绝大部分将作为佣金被中间人抽走。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各项硬件设施与医生素质达不到相应水准,由于完全依赖于渠道的推荐,通常术前环节由无医疗资质的“咨询师”作为主导,通过话术包装将消费者需求与高价项目强行匹配,形成“高收费—低成本医疗—依赖渠道获客”的恶性循环。

深圳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就诊时应选择正规医美机构,并核查其是否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诊疗范围包含“医疗美容科”。消费者在就诊时还要咨询并核实医生资质。医生的技术等级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及主任医师。不同的专业技术等级,标志着医生所能实施的操作和手术的级别都有一定的限制。“渠道医美”的医生流动性大,为压缩成本,机构多聘用低价、低年资医生。消费者切勿轻信机构宣传的所谓“大师”“教授”等虚假头衔。

选择医美项目前,消费者应提前了解项目市场均价,警惕机构利用“容貌焦虑”等诱导性话术进行推销,避免盲目大额预付消费。遇注射类产品,消费者须核查“三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并要求当面拆开调配。同时要警惕“回春”“嫩肤”“贵妇”等营销噱头。

消费者签订医美合同时要明确项目内容、效果承诺、医生信息及退款条件,留存发票、病历、产品编码及手术前后对比照等凭证。消费者如果遇到医美机构跑路、手术失败或产品问题等纠纷,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黄劼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多...
·三家整车央企重组在即 或为消费者带来利...
·白天游金沙湖、晚上在金沙湖大剧院看剧 ...
·浙江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落地杭州
·离境退税登上热搜 “即买即退”更添便利...
·《约定扣除手续费后退费 消费者:三个月...
·支付3240元预约月嫂服务 临近预产期...
·“连农商行都只有一点几”,银行存款利率...
·“胖改”大半年后杭州哪些商超顾客更多了...
·西瓜已提前上线 “清凉第一口”尝鲜正当...
·便携折叠椅、户外炊具、户外服饰……外贸...
·从以旧换新看绿色消费
·坚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花钱请人演女友安全隐患不少 “家庭演员...
·摈弃“瞬间涨价”的短视思维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 | ...
·广西北海:管好一杆秤 消费更放心
·河南部署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聚焦打假处劣...
·湖北启动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福建莆田北岸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
·美食是一场味蕾与心灵的奇妙旅行
·商家纷纷上新无糖风味咖啡 低糖、健康成...
·羽毛球价格一涨再涨 催生二手球市场交易...
·近期甲鱼涨价鸡蛋跌价
·广州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财经观察:多组数据看春日消费活力迸发
·年轻人爱上“买快乐”
·消费贷调利率助消费控风险
·人工智能创造消费新热点
·满足多元个性需求 康养旅居消费迎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