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未经同意,经营者处理个人信息违法
 
2025-05-14 09:25:26   杭州网

微信小程序运营方获取消费者线下购物信息被起诉

未经同意,经营者处理个人信息违法(新闻看法)

不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则无法继续使用APP,扫码付款个人信息却被共享至线上小程序……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者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堵点”。这类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折射的是消费选择权、知情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层面的法律问题。

消费者马先生购物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形。他在扫描商品条形码形成订单后自主结账,使用微信扫码后跳转至微信小程序,小程序随即显示该笔交易的交易店面、时间、商品名称等信息,点击“立即支付”后付款成功。马先生认为,微信小程序的运营方非法获取自己线下购物信息,侵害其个人信息权益,起诉要求被告赔礼道歉。而运营方辩称,其获取原告订单交易信息是基于原告的授权,而非违法取得,未侵害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

法院审理认为,马先生购买商品的交易信息包括交易店面、付款价格等,是其在交易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属于个人信息。

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取得个人的同意,或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方可处理个人信息。“被告运营的微信小程序在《用户服务协议》《隐私政策》中均未明示涉案小程序将获取消费者的线下交易订单信息,且线下交易时也未向消费者告知并取得同意。”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法官王红霞介绍。

王红霞说,此外,马先生在线下店铺购买商品,交易相对方并非被告,且商店线下展示的二维码仅有“扫一扫支付”字样,对于消费者而言,该二维码仅具有支付功能,扫描该二维码致使小程序获取线下交易记录并非必要,不属于“为订立、履行合同所必需”。因此,被告运营的微信小程序获取原告的线下交易记录的行为,未经原告同意,也非订立、履行合同所必需,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向马先生书面赔礼道歉。

据介绍,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案件,所涉行业领域较为广泛。除社交、电商、金融等互联网企业外,另有部分案件的被告为物业公司、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主体。北京互联网法院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信息“非必要不提供”。同时,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在注册软件、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时仔细阅读相关条款,熟练掌握手机及应用程序相关的隐私设置、访问权限设置等操作方法,避免个人信息被他人违法获取。当个人信息权益被侵害时,要及时留存相关证据,通过向个人信息处理者行使查阅复制等权利、向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投诉、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魏哲哲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航线“狂飙” 全球游客解锁中国新玩法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企业
·育好首店,“尝鲜”变“长线”​(提振消...
·旺季来临销量明显增加 小龙虾加工品成海...
·福州开展民用“三表”计量专项监督检查
·福建宁德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快检”惠民...
·江西启动2025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 | 辽宁沈...
·浙江海宁:员工福利遇瑕疵商品 消保委释...
·沈阳开展三位一体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江西专项整治各领域霸王条款
·广西玉林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
·入夏后杭州电动自行车市场也“升温”了!...
·“夹子音教学”直播为啥能爆红?
·百元租“机械腿”火遍景区 杭企竞逐消费...
·从云南坐飞机“远道而来” 30多元一斤...
·“撕拉片”掀热潮
·浙江最大室内滑雪场要来了!总投资约14...
·浙江十八条硬核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再添强劲...
·浙江已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
·“中国游”带火“中国购”,外国人为何爱...
·以高溢价菜品推进商业化进程 细胞培养肉...
·绿色消费:让“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中国国际航线网络拓展带动入境游消费增长...
·浙江省消保委举办网络消费安全主题宣传教...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呼吁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
·沈阳:“双空间监管”护航“沈水船宴”
·湖北出台提振消费30条举措 拟培育2万...
·广西兴业开展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
·广西鹿寨多部门联合检查校外午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