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莫让AI沦为造谣工具
 
2025-05-15 09:25:29   杭州网

近日,网信部门公开曝光了第六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涉及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多起案例系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扰乱社会秩序,危害性不容小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紧跟时代步伐,将造谣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或把AI作为谣言的内容核心,如编造“AI预测彩票号码百分百中奖”谣言,利用公众投机心理实施诈骗;或借助AI生成技术编造虚假信息,像“杭州滨江发生恶性刑事案件”谣言,就是利用AI生成工具捏造虚假案情来制造恐慌。此类谣言频频出现,既有一些自媒体账号为追求流量,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原因,也有利用AI造谣更具迷惑性,极易引发公众误信与转发的缘故。

利用AI造谣现象频繁出现,已然警示我们:在享受AI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警惕技术被滥用的风险,及时筑牢治理防线。值得欣慰的是,监管部门已果断亮剑。此次被曝光的相关账号已被依法关闭,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行政处罚。

事实上,中央网信办前不久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其中明确将“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列为重点整治的七类突出问题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AI技术滥用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深入治理网络谣言的坚定决心。

但治理利用AI造谣,事后查处只是其中一环,更为关键的是构建起系统性、全链条的治理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AI生成内容的法律规范,让监管更加精准有力。同时,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立健全AI谣言识别机制,畅通用户投诉举报渠道,提高谣言识别处置效率。此外,公众也要提高网络素养,增强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AI技术本应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绝不能沦为造谣的工具。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只有将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与加强公众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AI技术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发酵乳新国标9月实施 解锁产品创新路径...
·中消协线下无理由退货商家查询平台“消费...
·塘栖枇杷千岛湖枇杷大洋枇杷仁和枇杷……...
·一面艺术,一面烟火 西湖区又一菜市焕新...
·端午节前一日火车票今起发售 假期第一天...
·从“所有女生”到“所有爸妈”的直播间 ...
·舒适与时尚兼备 今夏“弯刀裤”成爆款单...
·净菜包成年轻人新宠 这份“蔬菜汤”主打...
·杭州地上架空车库能办产证吗?大概率是…...
·杭州95后买入黄金一周,亏两个月工资!...
·跌麻了!首饰金全线跌破千元 金价击穿3...
·“欢迎更多朋友来杭州‘买买买’” 我市...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助企降本增效 ...
·一场跨越山海的传奇邂逅 杭州市咸阳商会...
·企业如何找到增长的确定性?第二届品牌出...
·民用“三表”准不准?这场检测服务送上门...
·防晒经济升温 杭州美妆企业出海拓全球
·号称护眼的“大路灯”值得买吗
·转人工客服,怎么这么难?
·工信部拟规范儿童手表 多项措施保护个人...
·央媒报道鼓励外卖创新:“拼好饭”“即时...
·“年轻力”打造消费新图景 “小而美”店...
·“低空+旅游”如何激发消费新活力?
·中消协发布“五一”舆情报告,四方面维权...
·多头发力促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上海奉贤:多部门协作化解育婴师职业技能...
·宠物拒食猫粮引纠纷 消保委建议优化售后...
·浙江举办2025年平安浙江文化周主题宣...
·共塑消费环境新生态 北京海淀积极打造消...
·当年轻人开始给生活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