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杭仁和黄家墩,近百岁的“枇杷王”。 
塘栖一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非常有利于枇杷的生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范围包含临平塘栖镇27个行政村和崇贤街道9个行政村,余杭仁和街道13个行政村,产区西起仁和街道奉口村界,东至塘栖镇孤林村界,南起崇贤街道向阳村界,北至塘栖镇邵家坝村界。 “新鲜枇杷!别看小,很甜的!” “来来来,看看我家的枇杷,早上刚刚摘下来的!” …… 这几天大杭州的大街小巷和朋友圈,最火爆的水果当数枇杷,这是5月大杭州吃货们最牵挂的那一口鲜甜。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杭州全市目前枇杷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近2万吨,临平、淳安、建德、余杭四大主产区撑起了“甜蜜江山”:临平1.7万亩稳居C位,淳安1.5万亩紧随其后,建德8000亩、余杭2500亩的规模也不容小觑。还有富阳、桐庐的山间地头,也有不少地方种着让人口水直流的它。 “去年冬天老天爷照顾,头花虽冻坏了,二三花却‘争气’得很,今年是枇杷丰产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分析,“今年枇杷生长期间雨水偏少,果子集体‘缩水’,却把糖分 ‘熬’ 得更足了,更甜了。” 
塘栖枇杷:今年有了“电子身份证” “塘栖枇杷5月中旬上市!”在塘栖镇,随处可见这个红色条幅。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这里的万亩枇杷正迎来高光时刻。 走进塘栖第二幼儿园南侧的集中销售区,近80个经营户摊位上,金黄的枇杷堆成了小山。 杭城马先生每年都要驱车前来购买,300元的枇杷刚搬上车,他就想起家里人尝鲜的场景:“这里的白沙枇杷,果肉软得像蜜一样,放坏了都舍不得扔!” 来自嘉兴的高大姐更干脆,带着闺蜜团一口气买了50斤:“产地直供就是不一样,新鲜度和口感绝了,鲜甜鲜甜的!” 塘栖枇杷有不少讲究。按果肉颜色分,白沙更甜,红沙酸甜适中;按生长位置看,河边、水塘边的果树总是率先成熟。从5月14日塘栖镇发布塘栖枇杷采摘指数来看:宏磻区块、丁河区块、超山区块采摘指数4颗星,成熟度80%;塘北塘南区块采摘指数2颗星,成熟度50%。这个周末一定是更好吃。 塘栖镇社区治理与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正荣说,整个塘栖片区预计今年产量超5000吨,整体采摘时间从5月中旬持续至6月初。 “至于今年的价格,总体与去年不相上下:根据个头与口感分级,品质好的软条白沙价格在20元/斤以上,普通硬条白沙价格在15到20元/斤不等,红毛丫头、大红袍则更便宜些,一斤卖8到10元。” 最让人惊喜的是每箱枇杷的“电子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它来自哪棵树、哪天摘的,这份 “透明感”让上海游客张女士直呼“买得安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塘栖村还能坐着小火车采摘枇杷哦。 千岛湖枇杷:走的是精品晚熟路线 “mi甜!”(淳安土话,形容很甜的意思。)千岛湖枇杷这几天也零星开吃了。说起它的特色就是:别的地方枇杷都快“退役”了,千岛湖的枇杷却还在树上偷偷“养膘”。 这到底咋回事?村里资深果农老叶直接唾沫星子乱飞开启“炫夸模式”—— 咱千岛湖的山山水水就是底气。枇杷树扎根在湖畔群山间,白天被阳光温柔抚摸,晚上又裹着湖面飘来的清凉入眠,昼夜温差拉满,糖分疯狂积累。 别的枇杷是“速成班”毕业,咱们千岛湖枇杷走的是精品路线,晚熟,一般要5月下旬开始陆续上市。 千岛湖的生态环境就像一个天然“滤镜”,让这里的枇杷自带“美颜特效”:果大如乒乓球,含糖量比普通枇杷高2%-5%,皮薄得能透光,咬一口就像喝了一口枇杷汁。 千岛湖枇杷主要分布在茂畈村、屏湖村、青溪村、井塘村等近湖林地。 “千岛湖镇青溪村是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命名的‘一村一品’水果特色村,是名副其实的花海果宿村;屏湖村的湖畔种着1970亩枇杷,采用生物防控病虫害和套袋技术,枇杷皮薄肉嫩、口感细腻,单颗重达50克;汪宅村是全国文明村、浙江省绿色村庄,村内有独特的屏风岩风景区,还种植了5042亩高山云雾枇杷……” 为了种出高品质枇杷,淳安县专门请来国家级果蔬专家成立“淳果院”,从种植到管理全程把关。如果你想沉浸式体验采摘,不妨到阳山农庄或金峰茅坪合作社,坐着快艇上岛,在湖光山色中摘下一颗金黄的果实,感受“山水间的甜蜜暴击”。 划重点:白枇杷20元/斤,红枇杷12-15元/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