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浓浓市井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山南路 中山南路,南宋御街的南段,800多年前的皇城根儿,也是杭州最具历史积淀的老街之一。如今,沿街及支小巷弄的各种店铺,浓缩成原生态的市井风貌。 从皇家御道到市井街巷的演变 这条街延续了南宋的“烟火气” 中山路全长6.5公里,分为三段,古色古香,有很多美食。从鼓楼北边开始,向南走到南宋御街遗址,这6.5公里的中山路分为三段: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像一根线穿过杭州最繁华的主城中心。 随着湖滨等新商业区的兴起,20世纪末,中山南路因为中河高架建设变成了“单面街”,历史风貌受损。1999年,街区差点被拆除,后来因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2006年启动综合保护工程,修复南宋御街遗迹并恢复传统风貌。 2008年起,中国美院王澍团队主导改造,以“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建筑,引入骑楼、水线等元素,再现南宋御街的“路河网格”肌理。中山南路被划分为步行街、慢行交通段等,兼顾历史展示和现代功能。 2010年,中山南路启动“中国美食夜市第一街”项目,恢复双面街,划分烧烤、小炒、面食及各地小吃区,引入老字号等传统美食,现在这里已成为本地人早餐和游客打卡的热门地。 这条古老的街道,虽然不繁华,但却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当你漫步在中山南路的石板路上,或者坐在街边的老茶馆里,你会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温馨,仿佛置身于一个时光凝固的画面中。 十元钱就能吃上“米其林” 这家煎饺店从清晨就开始排队 中山南路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不少口味地道的特色小吃店,其中一家煎饺店在去年还被列入了米其林餐厅的名单。位于中山南路479号的泮芳春煎饺店,从清晨五点钟开始,就有顾客在门口排起了长队。没过多久,店内也几乎座无虚席。 在这里,每位顾客都会点上一碟煎饺和一碗小馄饨。这批新食客中,年轻人占据了绝大多数。 泮芳春表示,她家的招牌是结合了老家仙居的煎饺和上海汤包的风味。煎饺采用纯肉馅,而且馅料中还带汤汁,当你咬下一口煎饺时,一定要小心,否则那股热腾腾的汤汁突然涌出,让你措手不及。 看完墙上的菜单后,记者点了一份煎饺、一份手工小馄饨、一份葱油拌面和一碗豆浆。经过一番等待,终于找到了一张空桌子,便坐下来等待。 过了5分钟左右,点好的食物冒着热气被端上了桌。首先说说煎饺,作为招牌产品,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皮薄底脆,内馅多汁,煎饺的底部呈现出微微的焦黄色,而上半部分则依旧保持柔软的口感,每只煎饺售价仅为1元,非常实惠。 手工小馄饨同样也是店内的一大特色,分量十足,每一个馄饨都包裹着饱满的馅料,皮薄馅大,汤底浓郁而不腻,搭配上榨菜末、葱花、紫菜,使得口感更加鲜美。每份售价7元,让人回味无穷。 接着继续品尝葱油拌面,猪油的香气在面中显得尤为浓郁,与葱花的清香完美融合,面条的口感劲道十足,每一根面条都吸收了浓郁的酱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非常适合与其他小吃搭配享用,每份葱油拌面的售价仅为7元,既实惠又美味,绝对值得一试。 豆浆和豆腐脑也是这家店的亮点之一,提供甜咸口味的豆浆和豆腐脑,作为主食的良好搭配。口感细腻,价格也非常平价,豆浆品类的售价都是4元,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喝几碗。 泮芳春说,这家店已经经营了18年,他们夫妻俩一直坚持手工制作,确保品质稳定。多年下来也练就了每分钟能包20个煎饺的手艺。 在这18年的时间里,泮芳春并不是一味守旧,招牌的煎饺经历了三次改良,最近一次在保持底部薄脆的同时,使饺子口感更细软,这种持续优化的匠心精神,也让这家店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