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青松”摆件、“好运兰”绿植、“拒绝蕉绿”捏捏乐……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一些释放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产品正越来越多出现在年轻人的床头和桌前。“为情绪买单”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咨询机构MobTech研究院发布的《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首要理由,占比超过40.1%。 北京西单大悦城泡泡玛特门店内,多名顾客询问《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是否有货。 一名店员介绍,该盲盒单价69元。目前,店里和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可以预售,但发货时间已排到了几个月后。平台数据显示,该产品月销量超过10万。有消费者表示,拆开盲盒看到手办的瞬间让人无比愉快。 “情绪经济”正在点燃年轻人消费热情。 在成都,天府红、天府国际动漫城里挤满了穿着各式二次元服装的“吃谷”年轻人,当地人形容“二次元拯救老牌商场”;在杭州,限定版“西湖醋鱼”毛绒玩具登上热搜,售卖过程中,还原捕鱼、称重、清理、下锅、调味全流程,独特的“过家家式”消费体验成为年轻人的“解压新宠”;在长沙,万家丽广场三层楼被打造成了密室逃脱的乐园,深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管健表示,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产品本身带来的情感满足和心理慰藉,进而达成对心理补偿的行为。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于情绪消费的实用性诉求不强,而是更看重商品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 年轻人为何青睐情绪消费?记者采访中发现,这缘于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宅”生活催生的情感需求,以及“Z世代”独特的消费观念。 一些“情绪经济”产品体现出明显的数字性。近年来,“AI心理陪伴师”“AI情感咨询师”等虚拟服务在网络上走红。这些产品服务更便捷、私密,被网友称为“电子闺蜜”“电子伴侣”。 “年轻人所追求的‘情绪’,包含解压、松弛、疗愈,也需要热血、真诚、陪伴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曾润喜说,这些虚拟服务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丰富了体验感。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