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超50家银行关闭ATM扫码存款业务
 
2025-04-09 09:02:13   杭州网

强化账户安全管理,着力降本增效

近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今年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客户可持该行银行卡,通过该行ATM机或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此举标志着又一大型商业银行即将告别这一曾经便捷的金融服务功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已有超过50家银行宣布关闭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码存取款等业务,并加强了柜台存取款业务的尽职调查。从国有大行到地方农商行,可见以“风险管理”和“服务优化”为核心的行业转型正在加速推进。

多家银行关闭无卡存取款功能

事实上,在招商银行发布上述公告之前,已有不少银行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

比如,早在2022年8月,建设银行就曾发布公告称,为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前期该行在ATM机部署了二维码存款功能。由于业务调整,该行自2022年8月19日起关闭相关功能,之后客户可持该行银行卡、选择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开通“刷脸办”服务功能办理ATM机存款业务。

工商银行情况也类似。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无卡情况下,该行不支持ATM机存款,但自助设备可提供扫码取款服务,即在未携带银行卡的情况下,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扫一扫功能完成取款。

除却国有大行,近年来也有多家股份行、城商行陆续调整存取款功能。

去年4月11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调整ATM机二维码存款服务。调整后,部分ATM机关闭二维码存款功能,客户可持该行银行卡通过该行ATM机或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同年6月,民生银行再次发布公告称,自去年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ATM机无卡取现”功能,现金机具(包括现金智能柜、ATM机等)也将不再支持该功能。

去年6月28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提升业务发展质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该行自去年7月10日起停止手机银行中的ATM机扫码取款服务。

2024年12月,多家中小银行陆续跟进,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发布公告,调整自助设备无卡存取款业务。部分银行表示,自去年12月1日起取消自助设备“预约取款”“扫描取款”“无卡存款”等功能。

安全漏洞与监管压力倒逼业务收缩

谈及调整此类业务的原因,多家银行表示,这是基于对优化金融服务、控制运营成本,以及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等因素的考量。

无卡存取款业务自诞生以来,始终面临技术安全与合规风险的双重考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扫码存款、无卡取款等业务依赖手机验证码或二维码完成身份认证,但此类验证方式存在被篡改、劫持的风险。例如,不法分子可通过伪造二维码、窃取验证码实施资金盗取或洗钱,部分银行因此成为电信诈骗的“技术通道”。

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趋严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调整压力。近年来,反洗钱、反电诈等监管要求不断升级,银行需对每笔交易的资金来源、用户身份进行严格核查。而无卡存取款业务因缺少实体卡介质,难以满足穿透式监管需求。

此外,技术升级的滞后性也让银行陷入被动。多家银行内部数据显示,无卡存取款业务量占比不足1%,但相关系统的安全维护、漏洞修补成本却持续攀升。在业务收益与风险成本严重失衡的背景下,收缩此类业务成为银行的理性选择。

在降本增效方面,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无卡存取款业务的使用频次逐渐降低,继续运营此类业务将耗费较高的维护成本。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应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应用场景等,对现有ATM机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进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风险管理升级与用户习惯重塑并行

尽管无卡存取款业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银行并未放弃对便捷服务的探索。

还是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在关闭扫码存款的同时,保留并升级了“刷脸取款”“手机Pay取款”等功能,部分ATM机单日取款限额提升至2万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生物识别、动态加密等技术的应用,既能保障资金安全,又可满足用户无卡化操作需求,代表了未来方向。

用户习惯的引导也成为转型关键。对于老年群体,银行通过网点人员指导、简化操作流程,帮助其适应持卡存取款;对于年轻用户,则强化手机银行、数字钱包等替代渠道的普及。

从行业趋势看,银行的无卡化探索并未止步,而是转向更安全的形态。例如“全面无卡网点”模式已在国内试点,客户仅凭手机APP扫码或生物识别即可办理绝大多数业务。这种“去介质化”服务既契合数字时代需求,又通过内嵌风控系统降低安全风险,或将成为下一阶段银行业转型的重点。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 | ...
·超50家银行关闭ATM扫码存款业务
·把牢春茶上市季 解剖麻雀式护航辖区茶企...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西湖景区...
·社交平台超六亿播放量 新中式线香升温
·周五在工位 周末在国外 年轻人解锁“4...
·“进口椰油”竟是“国产椰油”
·文旅消费热 经济活力足
·化体育“流量”为消费“增量”
·人气涨起来,消费旺起来
·财经观察:清明假期消费市场春意浓
·移花接木的公证费,进了谁的腰包?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蛋价已连降5周 专家研判后期走势
·清明假期北京文旅消费双增长
·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新规落地 为家用摄...
·三部门联合发布《意见》 推进金融纠纷调...
·自家安装可视门铃也不该随心所欲
·“人人喊打”让“照骗”无处藏身
·氢能汽车离我们有多远?陕西首条氢气瓶检...
·消费供给提质的有益尝试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特色...
·积分悄悄过期消费者数千元权益蒸发 中免...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实施 明确安...
·“不添加”“零添加”概念被叫停 新国标...
·“春日经济”激活消费新场景
·约定扣除手续费后退费 消费者:三个月还...
·毛绒玩偶撑起IP半边天 情绪消费推动市...
·“黄油年糕”在烘焙界一夜爆红 热量高、...
·前三个月免租金、市场帮忙进货 杭州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