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我的烟火人生,从生意到公益
 
2025-04-25 09:32:55   杭州网

人物名片 吴玉兴 杭州拱墅半山藏兴小吃店 杭州阿兴杭帮菜工作室负责人

我叫吴玉兴,出生于1964年,熟悉的朋友都叫我阿兴。我从1980年开始学厨师,在那个年代有一门手艺是很开心的事。

1987年,我在半山路支起“永兴小吃店”的招牌时,几张木桌、一口砖砌煤炉,就是全部家当。

每天天不亮,我便从余杭仁和的家里出发到店里忙活,揉面、剁馅、熬汤,煤炉烟呛得人直流泪……刚开始是真的很苦,但是坚持下来,生意就逐渐好起来了。

我的小吃店卖油条、烧饼、锅贴、馄饨等,当时才几毛钱一份,一天营业额差不多30块钱。

做小吃看的就是手艺,烧出来的东西新鲜又好吃,街坊邻居、周边工业区的工人都会来吃。一碗馄饨、一个包子、一根油条也能做出个“市场”。

开店两三年以后,我想着小店要扩张。1990年,我的第二家饭店——“鱼味酒家”开张了。

我烧鱼特别好吃,所以就叫“鱼味酒家”。那时候还不流行吃海鲜,红烧鱼块、西湖醋鱼就属于高档菜了。

店里当时就四个人,一个阿姨负责洗碗,两个徒弟帮忙。大菜由我自己做,小菜徒弟负责。那时候条件艰苦,用的是煤饼炉,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徒弟就得准备好煤炉,鼓风机一打,火候正好,这样我才能在中午顺利烧菜。“鱼味酒家”开业的第二年,我就装上了空调,当时还流行吃饭唱卡拉OK,我又赶紧买了设备。“鱼味酒家”便成了半山街上第一家吃饭有空调还能唱卡拉OK的饭店。

那时候,周围也就两三家饭店,我们主要做土鸡、本地鸭这些地道的菜品。后来,饭店生意越来越旺,最好的时候,一天甚至能赚上万元。

我的徒弟们后来有的回老家开农家乐,有的去食堂工作,还有20多个人改行做了别的买卖。那段日子虽然累,但总算熬出了头。

1990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非常适合创业。只要有胆量、不怕苦,冲出去就是老板。好多台州人、温州人来半山创业,现在都很成功。

顺应市场,想方设法让生意变得好做

经常有人问我,阿兴,为什么现在生意难做?我说不是生意难做,而是你要紧紧跟着这个时代,才能找对做生意的“门路”。

2000年以后,我想着要“转型”了。还是在半山街上,我陆续开了鞋店、花店以及卖碟片的小商店。

那时候在半山,大家逢年过节还不流行送花,更倾向于送营养品。但自从我的花店开业后,送花也渐渐成了潮流。

到了2002年,政府说半山路要拓宽,我名下的6家商铺摊位都得拆。说实话,真舍不得,损失不小。但政府的人找我商量时,我想了想就说没问题,先拆我的。城市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必须带头行动。

在半山找到新的店面,我又开了百货商店,专门卖箱包、皮鞋。那时候,我老婆负责看店,我就去广州、深圳等地进货。在广交会上,我看虽然款式繁多,但真正流行的不到20%。我挑个20款左右回来卖,真正畅销的大概也只有5款。货卖得好就赶紧到厂里去订一批。那几年店里生意特别好,尤其是年底,销量能翻几倍。那些滞销的款式,就打折价、成本价甚至稍亏的价格清仓处理,这也是一种经营策略。

到了2010年,随着网购兴起,传统零售业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我意识到要寻找新的出路。于是,2012年,我决定回归老本行,开了“藏龙面馆”。一边做公益,一边做餐饮。

刚开始,我开店还是“单打独斗”,后来决定跟朋友合作加入连锁品牌,“藏龙面馆”也改为“藏兴小吃”。连锁店有个好处,它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和专业团队,所有食材都由专业工厂统一配送。这样一来,我成了合伙人,这种新模式轻松又高效。

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

帮助别人时,我也很快乐

我是靠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出来,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我赶上了好时代,也一定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开“鱼味酒家”的时候,我看到环卫工人在大热天里干活,甚至有人中暑晕倒。我就想着泡点凉茶给大家解渴。那时候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1996年,我从报纸上看到好多孩子家里穷,上不起学,于是决定参与希望工程结对助学,小学生每人资助200元,初中生500元。

起初就我一个人,势单力薄,我就开始联合其他个体户、小老板和爱心人士,一起做这件事。到了2000年,我们成立了“爱心集结号”公益站,到现在已经有几百人了。

送爱心早餐,我也坚持了很多年。夏天送凉茶,冬天送腊八粥、馒头和面包。附近肿瘤医院里有一对看病的夫妻,丈夫生病吃不下饭,但很喜欢喝我送的粥,他们后来还特地买了大米来感谢我。

10多年前,我在平海路制服了一名抢包男子,还受到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自此加入了杭州市见义勇为勇士志愿者先锋队,也结识了一帮同样古道热肠的队友。当时见义勇为奖金有3000元,我老婆又让我添了2000元,一起捐给了基金会。这么多年能持续做公益,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疫情发生后,我立马从家里赶到半山,买了粮食蔬菜等物资开始烧爱心餐。每天早上4点,就和志愿者一起开始忙活了,在后厨烧菜、打包,忙得热火朝天。那时候,你帮附近的居民一天、两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就住在店里,一待就是100多天。

2020年,我去北京领到了“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荣誉。我很激动也很自豪,我的一碗粥、一餐饭真真切切帮助了别人。

这几年,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个体劳动协会的指导下,我开设了创业技能培训工作室——阿兴杭帮菜培训机构,通过短视频分享和线下结对教学,手把手、毫无保留地免费教个体户做杭帮菜。

在杭州创业就业很幸福。就像我的培训班,政府牵头,饭店老板分享技术,都是政府对个体户、小微企业的支持。遇到问题,他们还可以通过“杭企惠”,看视频教程解决问题,或者直接来问我,这样的支持让人感到温暖。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退休金。有机会我还想出一本制作杭帮菜、小吃点心的书,把我这些年的经验积累传授给更多从业者,帮助年轻人学一门手艺,去创业去发展。

微观

微光如炬

做餐饮、开鞋店、开花店……作为在个体经济上“觉醒”特别早的群体中一员,阿兴靠着一门手艺和敢为人先的劲头,让他的“小店铺”成为改革开放那个“大时代”的生动注脚。

个体户虽小,却似毛细血管般的存在,维系着城市的活力与温度。阿兴深知:做生意要看市场,做人要看人心。他不仅用创意打破小生意的局限,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中勤恳奋斗、靠真本事赚到钱,还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温暖。

小个体有大能量,小个体更有大情怀。从带徒弟到资助失学儿童,从连续多年送爱心餐到开办免费的杭帮菜培训班,以阿兴为代表的个体户们不仅用“小而美”的韧性在进化,更以“先富带后富”的创新实践写下“利他共赢”的美丽故事。

紧扣时代脉搏,杭州的个体户仍在拔节生长。从2015年至今,杭州个体工商户总量从38.61万户增长至100万户。无数个像阿兴一样的创富者持续涌现,他们正在杭州“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环境里努力作为,奋力打开一片天地,让城市升腾更加浓郁的“烟火气”“幸福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吴玉兴 记者 刘金洋/文 王毅/摄影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特色伴手礼火出圈 “严选+护航”守护放...
·我的烟火人生,从生意到公益
·今天你“碰”了吗?321天用户数破亿,...
·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 千岛湖鱼头首次...
·创新+多元 体育消费新动能不断释放
·文旅消费频“上新” 票根经济、旅拍经济...
·一瓶饮用水售价988元!内含天然水晶的...
·“味美浙江·食在杭州”今天开市
·重塑电商生态的重大举措
·江西启动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心机商标”乱象调查:“120W”充电...
·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举办案例专题培训会
·“乡村星播客 魅力燃九州”电商人才大赛...
·山东省消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杜绝茶叶...
·哈尔滨规范早夜市计量器具使用
·福建龙岩:协同推介地标产品 产销对接开...
·河南洛阳推进消费投诉先行赔付 实现消费...
·四川举办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四...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智能服务平台上线 政府...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共享...
·世界读书日:火把知识“星火传书香”领读...
·卫生巾应急盒首次进网约车,小N:让女性...
·五一假期,来一场“美食+遛娃”的双重盛...
·“黄金巨震”登上热搜 盘中跌破3300...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谁买走了它们、用在了...
·​破解消费帮扶私域直播痛点 “一站式选...
·余杭径山“小油菜”撬动旅游“大经济”
·夏天的夜宵“顶流” 小龙虾尝鲜正当时
·近期带鱼和小黄鱼零售价上涨
·《2024年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