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橙友“梧桐雨”发帖说,在大马弄看到一样蔬菜,“没见过很好奇,问了老板,老板说叫蒲菜,江苏特产,10元一斤,还说炒炒吃很好吃的。”配图里的“蒲菜”看起来笔挺细长,有点像嫩笋,也像是大蒜白嫩的根茎。 蒲菜,又叫香蒲、蒲儿菜、蒲笋等,多生于沼泽河湖及浅水中,以南方水乡居多。全国各地都有蒲菜,在云南,蒲菜叫草芽,建水的草芽宴上过《味道云南》等多部美食纪录片。而江苏淮安蒲菜尤为出名,有“淮扬第一名蔬”的美誉。 淮安当地的蒲菜种质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地势低洼的河荡地区,池浅淤深,水质优良,所产的蒲菜茎粗白长,壮而不老。蒲根采割上来后,去掉表面的十五六层皮,露出洁白如玉的嫩茎,就是鲜美的蒲菜了。 蒲菜从暮春开始上市。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先秦时蒲菜就被视为较珍贵的蔬菜,《诗经》中将其与竹笋并提;《周礼》上有“蒲菹”的记载;汉代文学家淮安人枚乘在《七发》中为楚太子开出的食单,第一品菜肴就是“犓牛之腴(犓chú,犓牛意为小牛),菜以笋蒲”,称“此亦天下之至美也”。清段朝端《春蔬》七首,即以蒲菜开篇:“春蔬哪及吾郡好,入馔蒲芽不论斤。” 相传南宋年间,抗金女英雄梁红玉镇守淮安,被金兵重重围困,粮草断绝。在万分危急之际,偶然发现马食蒲茎,因而取蒲菜充饥,解决了粮草困境,终于军民同心,打败金兵,故淮安蒲菜又有“抗金菜”之美誉。明清时期,淮安城巨贾云集,食蒲成风,蒲价飞涨,因此有“一两白银一根蒲”的说法。 淮扬菜中,更有“无蒲不成席”之说,蒲菜可炒食、烩制、清蒸、做汤等。淮安传统名菜“开洋蒲菜”,又名“红玉列兵”,蒲菜嫩白如软玉,整齐排列在长盘中,用清蒸来体现蒲菜的本色,以海米提鲜,鸡油封底,细嫩爽口、色味清雅。 我们说的蒲菜,其实是香蒲的嫩茎。香蒲浑身是宝。每年的5-8月份是香蒲的花果期,它会长出一根根黄褐色的棒棒迎风挺立,模样就像火腿肠,又被称为“蒲棒”。过去没有蚊香,人们就会收集香蒲棒,把它晒干点燃可以起到驱蚊的作用,可谓天然驱蚊棒。香蒲果实上的冠花叫蒲绒,柔软保暖,可做垫褥,填充枕头。此外,雄花的花粉叫蒲黄,有利尿、止血、收缩子宫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