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强监管促汽车质量提升 标准引领助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22 09:23:40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转型的关键节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7月17日,在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以下简称技术大会)现场,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理事长张沁荣表示,尤其要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智能网联系统等核心领域加快实现技术突破,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全球汽车质量管理的新挑战,行业各方正积极探索提升汽车品质的有效途径,以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这对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的国内车市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品牌车型辅助驾驶系统故障、电池爆燃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个别企业过度宣传,夸大车辆功能、性能,严重误导消费者。”针对消费市场关心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雷光程在会上表示,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形势愈加复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带来持续挑战,这对加强安全监管、升级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国内车市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车价格战。尽管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多次呼吁汽车企业摒弃价格战,回归理性竞争,但截至目前,持续走低的新车价格仍是多数车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然而,这场持续一年多的价格战背后,却隐藏着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深层隐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在新车销量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1.9%,整体利润率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事实上,利润的压缩不仅催生了一系列关于技术路线和材料选择的争议,更直接影响了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位车企负责人揭示了更多在价格战中可能发生的“减配”行为。比如,车企在座椅填充物、车窗玻璃、结构件等隐蔽环节采用低成本替代方案,虽单个项目差异微小,但叠加后可能会降低车辆安全性、耐用性与使用价值,引发了公众对车辆安全性的担忧。

在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质量安全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雷光程透露,2024年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0次,涉及车辆1651.7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139次,涉及车辆602.04万辆,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驾驶辅助系统误用、转向助力失效和动力电池热失控等。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推进《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并结合汽车数智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召回工作程序和要求;同时将健全事故报告、现场勘查和缺陷分析机制,加强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

在谈及下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的话题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冯永琴博士介绍称:“我们将探索建立沙盒监管深度测试技术规范,构建危险场景库、典型缺陷分析用例库和典型沙盒深度测试用例库,进一步提升对新技术的测试和验证能力。此外,还将提升缺陷现场调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强化产品召回管理。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缺陷召回智慧监管技术方案,加强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缺陷的调查。”

雷光程表示,生产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提升质量、保障安全需要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缺陷汽车召回及汽车“三包”等义务,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应客观、真实、全面、理性,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过度宣传、虚假宣传的整治力度。

标准引领品质安全

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汽车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其产品属性和使用功能也在悄然改变。而整车安全性无疑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核心问题。

众所周知,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确保每一项技术都有标准可依,对于产品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就如何保障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唐冀平表示,目前汽车领域智能网联技术快速迭代,汽车产品功能日益复杂,产业链条深度交织,质量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车联网数据安全、车用芯片可靠性、车路协同兼容性等新型风险凸显,这对质量安全管理理念、技术和体系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检验检测是保障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保障数智时代汽车产业安全发展的生命线。

唐冀平进一步表示,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作为检验检测管理部门,将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的关键研究,针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加快完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同时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等高风险领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汽车领域检验检测服务。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实施一系列监管措施,持续推动整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去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版》,这是我国首个覆盖汽车芯片全产业链的自主质量标准体系。该体系包含七大类44项可靠性测试项目清单,研发了适用于国内汽车环境的检测方法模型,填补了国内汽车芯片质量认证空白,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全球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市场监管总局还部署开展了质量强链工作,发布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安全水平。据了解,通过实施CCC认证,可以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防触电、短路保护、耐火耐燃等关键安全指标进行严格测试,并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持续检查,有效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协同创新驱动品质升级

从长远来看,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基础上,这既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完善监管体系,也需要汽车企业持续强化质量意识。

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企业实施OTA升级活动应当按要求向有关部门备案,并确保实施OTA升级活动后的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

这意味着,新规首次将车企的主体责任细化到研发、生产、OTA升级的全生命周期,要求建立“开发—测试—运行”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杜绝了车企尝试通过软件升级来规避监管的灰色操作。

作为此次技术大会的承办方,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在产品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数字化工艺,其智能生产水平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沈阳宝马里达工厂车身车间采访时了解到,生产线机器人与员工协同检测,能够精准判断白车身的缝隙和断差,确保与设计参数保持一致。机器人通过拍照对“4门2盖”的每一道缝隙进行对比检测,其绝对测量精度可达0.06毫米;在涂胶环节,质量检测照相机每秒可拍摄6至8张照片,实时监测涂胶量与涂胶位置。与此同时,质量检测人员会对每台车型车身表面的平整度情况进行确认,确保交付给用户的是零缺陷的高品质产品。

据了解,一辆车在生产全流程中,需要至少拍摄8000张照片进行产品质量监测,其中车身车间配备超过2000台机器人,通过智能协同作业,为车辆生产的严谨性提供保障。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在会上表示:“质量是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基础,是产品生产的底线,在质量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如今,质量管理已成为所有车企共同面临的课题。对车企而言,追求高质量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标准要求,还是为行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吴博峰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国家补贴助力,洗碗机产业迎二次增长
·强监管促汽车质量提升 标准引领助产业健...
·扫码溯源让食品安全监督更方便
·上半年广东各级消委会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
·加油站计量作弊被处罚 新乡市拉网排查黑...
·福建莆田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实务培训
·量产元年开启 人形机器人行情再度爆发
·“三个爱心加油包”护航骑手
·《定制窗帘尺寸怎么算? 双方各执一词》...
·188元买的“LABUBU” 变成了“...
·最高立减300元 2025年杭州体育消...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35家浙江企业参展链博会 AI数字科技...
·跨境电商“带货”强劲 杭州空港口岸上半...
·新兴领域开辟职业新赛道 二季度宠物服务...
·聚焦私域直播乱象系列报道 | 揭秘药酒...
·合力破解私域直播坑老骗局
·智能手环功能失效 “已拆封”不是“挡箭...
·杭州市消保委举办促消费公益直播活动
·陕西安康:创新维权机制 筑牢消费安全防...
·小站点大作为 南京消费维权服务站“多点...
·安徽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放心消费若干...
·福建漳州:32家婴幼儿乳粉销售单位被责...
·江西发布“赣超”赛事期间广告合规提示
·黑龙江三级联动开展“手机变砝码”活动
·暑期消费市场释放夏日蓬勃活力
·菜市场“焕新潮”圈粉年轻人 代炒菜服务...
·上门护理的“网约护士”如何走进千家万户...
·你的快递放“消火栓”了?违法!
·与客户共进退?银行理财管理费不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