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宣称功能或虚假强调“非转基因” 食用植物油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可赋予菜肴独特的风味和质地。但在某些厂家的标签标注中,食用植物油似乎有了某种“神奇”的功效。 一是隐蔽标注或虚假标注“非转基因”。比如某转基因大豆油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印在瓶底边缘,字体仅1.5毫米;再如某花生油标注“非转基因”,但我国原本就未批准转基因花生商业化种植。 二是违规宣称功能功效或标注假信息。有的个别网售产品在平台宣传文字上违规标注“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等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内容。有的则热衷玩文字游戏,比如“富含维生素E”,但未标注具体含量;有的标注“不含胆固醇”,但实际上植物油均天然不含胆固醇。 
图中的植物调和油配料表显示,非转基因指的是大豆油、玉米油,以“花生浓香”开头,易引人误解。资料图片 刘少伟提醒说,根据相关规定,转基因食用油需在标签显著位置标注“加工原料为转基因XX”,字体不得小于配料表文字;如果产品标注“非转基因”,须确认该作物是否在我国批准范围内,例如橄榄油、花生油等未批准转基因种植的品种,标注“非转基因”属于误导;而标称食用油含某种成分,须明确量化数据,否则无效。对于宣称有治疗功能食用油产品,消费者可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应留意食用植物油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标识是否存在异常。比如是否有日期篡改痕迹(瓶身或瓶盖处存在两层喷码、标签覆盖痕迹),标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存在逻辑矛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