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智驾平权”背后的喜与忧
 
2025-03-26 09:04:24   杭州网

曾经是豪华车的“专属配置” 现在普通车开始大量装载

3月,一场又一场的“智驾平权”运动正席卷着车市。在零跑汽车展厅内,90后程序员张宇(化名)反复核对着配置表——售价12.98万元的B10车型,竟搭载了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三年前这些配置只出现在蔚来ES8上,现在价格砍了一半不止。”

这种颠覆性变化正在全行业蔓延。比亚迪海鸥智驾版以6.98万元刷新价格下限,其自动绕行施工区域的表现让新手司机李倩(化名)惊叹;吉利银河E8激光雷达版定价14.98万元,宣称“L2+级智驾走进千家万户”;就连广汽丰田铂智3X这样的合资车型,也以10.98万元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入场。

2025年的春天,中国车市掀起了新一轮“智驾平权”浪潮。车企密集发布“低价高配”车型,将激光雷达、端到端大模型、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等高端技术推向大众市场。短短一个月内,智能驾驶正在从豪华车型的“专属配置”变成了寻常百姓家。这场由价格战引发的技术普惠风暴,不仅重构了汽车产业的竞争逻辑,也让消费者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直面技术成熟度、安全边界与市场混战的拷问。

未知隐忧

尽管智驾平权带来了消费红利,但其背后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技术可靠性、用户认知偏差、法规滞后性以及市场生态重构带来的多重挑战。

首先是技术成熟度参差不齐。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仓促上马,导致部分车型的智驾功能存在明显短板。2月25日,处于智驾第一梯队、一度被视为国内车企追赶对象的特斯拉FSD落地中国,正式向国内用户开放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在知名汽车博主“陈震同学”的测评视频中,特斯拉FSD出现压实线变道、开入自行车道、右转车道直行等违章情况。

这些案例暴露出了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认知偏差,过度依赖与责任模糊并存。记者采访后发现,仍然有许多用户误将L2级辅助驾驶视为“自动驾驶”。在互联网上,甚至个别博主为吸引流量,驾驶位上不坐人,任由车辆“无人驾驶”。小红书上,“智驾化妆挑战”视频播放量超2亿。

这样的认知错位,让本应提升安全的技术反而滋生风险。据了解,智驾车型专门配备了安全驾驶检测手段,一旦驾驶员双手长时间脱离方向盘,车辆会发出警报提醒。但部分驾驶员意图借助“智驾神器”“欺骗”监测。

在某电商平台上,售价79元的磁吸式有线配重环宣称能“适用于市面上近乎全部的电容方向盘车型”,问界、理想、小米、特斯拉等20余款主流品牌均在列。据商家介绍,开启智驾后连接该设备,双手脱离方向盘驾驶,即可使车辆系统报警失效。

全民智驾

这个月新车扎堆上市,但消费者直观的感受是: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价格“跳水”了。

比亚迪元PLUS智驾版以11.58万元起售,标配高速领航和全场景泊车;零跑B10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拉至13万元以内;广汽丰田铂智3X以10.98万元起售价,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和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更早一些的2月,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10万级车型标配高速NOA。

这些曾被高端品牌垄断的技术,如今在10万级市场遍地开花。这场变革的背后,是车企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季度标配智驾车型销量暴涨250%,40%消费者将智能化列为购车首要考量。

成本革命

智驾平权的实现,本质是一场产业链的集体突围。随着相关硬件生产规模扩大,硬件成本首先“跳水”。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激光雷达单价从数万美元降至200美元,Mobileye EyeQ4芯片价格缩水至数百美元,4D毫米波雷达成本仅100美元。

同时,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地平线等国产供应商的崛起,打破了海外巨头的垄断。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发布会上透露,零跑B10激光雷达版搭载的禾赛ATX激光雷达,成本较2023年下降67%。三年前,单颗激光雷达的价格抵得上一辆紧凑型轿车,现在它只是整车成本的5%。

此外,技术进步也推动了整体成本的下降。算力提升和传感器性能提升,使得同等智驾功能所需的传感器数量下降。例如,华为ADS2.0已将激光雷达数量从3个降为1个。

技术路径的革新也开始让智驾摆脱“堆硬件”的旧逻辑。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用三目摄像头模拟激光雷达,吉利“千里浩瀚”通过AI大模型实现低成本场景训练。

当然,生态竞争也在倒逼行业进步。当华为乾崑智驾、小鹏XNGP等系统加速渗透,传统车企不得不应战。大众豪掷50亿欧元采购华为技术,宝马牵手高通研发芯片,长安甚至将智驾功能作为全系车型的“入场券”。

责任归属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尽管消费者对智驾热情高涨,智驾事故责任认定仍然是牵动大众心弦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在智能驾驶责任划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智能驾驶汽车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尽管部分地区针对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责任制定了特别规定,但这些规定并未突破现行法律框架。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通常被认定为事故责任主体。例如,《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造成损害,依法应当由智能网联汽车一方承担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履行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相关主体追偿。

伴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在不久的将来,司机对智驾的接管将越来越少,甚至能完全做到解放人类时,权责又当如何划分?目前相关法规尚且处于空白。

眼下,华为ADS 3.0、小鹏XNGP 4.0等系统正逼近L3级全场景能力,宁德时代CTC3.0电池技术将碰撞安全标准提升至L3级要求,长安则宣布2028年实现L4级功能。

随着L3级自动驾驶落地近在咫尺,各大车企也正努力倒推行业相关规则完善、政策落地。全国两会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快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

在过渡阶段,行业也在积极转变思路,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产品,把原本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一种固定成本,“智驾险”应运而生。2月,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将联合保险机构推出定制化智驾保险产品;2月24日,阿维塔推出“智驾无忧”服务项目,最高保障额度达 600 万元;2月27日,小米汽车也宣布即将联合头部险企发布智驾保障服务,最高保障金额达300万元。

面对技术普惠带来的认知挑战,车企也需要在技术跃进与用户教育间找到平衡。理想汽车推出了“智驾安全训练营”,通过VR模拟极端场景;蔚来则要求用户必须通过在线考试才能激活高阶功能。

3月的车市证明,技术普惠没有回头路。智驾平权的终局,绝非简单的配置下放。若车企能建立用户教育体系、完善售后保障,政策能加快立法、明确人机责任边界,智驾平权才能真正成为“划时代的革命”。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郭雨昕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政策红利驱动消费升级 母婴板块迎增长机...
·“智驾平权”背后的喜与忧
·海外仓多点开花 让外国消费者更快收到“...
·扫码可查茶园位置、品种、采摘时间等信息...
·西湖龙井来了 供销服务进入“春茶时间”...
·萌宠户外装备销量激增150% “宠物版...
·“大杭州第一锅春茶”开启采茶季 “间株...
·2025未来数商大会启幕
·杭州跨境电商正在打造一个强大的“互助朋...
·发霉橘子也能“卖出高价”,凭啥?真的有...
·爆单!它,彻底火了!订单多到紧急下架....
·“AI+消费”如何打开新空间
·我国县域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海外仓,让外国消费者更快收到“中国造”...
·2025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上海举...
·银行代销新规划出下11类行为红线
·用穿透式监管治理虚假剧本带货
·广西三江:AI赋能“明厨亮灶”守护舌尖...
·聚焦九大领域 北京启动2025“守护消...
·广西玉林:优服务强帮扶 赋能食品产业发...
·广西兴安开展沉浸式消费知识科普活动
·湖北鄂州:数智赋能“你点我检”强力整治...
·吉林临江发布海鲜水产品经营行为告诫书
·广西贺州:娱乐场所售假酒被罚
·广东深圳龙岗举行萌宠主题活动:用宠物经...
·检验检测为羊乳产品装上“安全之眼”
·首个“万亿消费地级市”来自长三角 杭州...
·赛事引流、文旅增值!杭州文旅多举措变“...
·国家电影局发文 VR电影要来了
·多家银行宣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