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时下,一场以“社会共建共治”为核心的消费环境治理变革正在全国铺开。3月15日,福建省2025年“放心消费在福建 惠民强企勇争先”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现场同步发布“放心消费在福建”行动主题标识。标识中心形元素内部打造的手形图案,寓意着“五心”呵护的承诺,即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维权放心”的消费环境。 顶层设计 共推“放心消费行动” 放心消费,是广大消费者的共同期待,更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全面部署“放心消费行动”,推进消费环境建设提质增效。各地也是纷纷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引导经营者开展放心消费承诺。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各地持续强化标准引领、信用激励和金融赋能,全国共培育132.9万个放心商店、放心餐饮、放心工厂等基础单元及一批放心市场、放心商圈、放心景区等集聚区。推动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扩面增效,累计退货金额达86亿元,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实现系统性跃升。 2024年3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秉持“大消保”理念,启动“放心消费在福建”三年行动。随后,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印发《“放心消费在福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食品药品、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12个领域开展“放心消费三年行动”。围绕“放心消费在福建”品牌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重点、三年见成效”的要求,以消费者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开展“放心消费行动”成效的试金石,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畅通维权渠道,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满意消费。今年3月中旬,福州等地又推出设区市版“放心消费在福州”三年行动等方案。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着力打好“123”工作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县创建,坚持全省联动、全域拓展、全民惠享,“1”是开展“一个创建”,2024年起重点要培育10个左右放心消费示范县,到2027年底,力争全省50%的县(市、区)达到放心消费示范县标准;“2”是办好“两件实事”,开展放心消费惠民行动和执法亮剑护民行动;“3”是强化“三项举措”,即公开投诉信息、信用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共治。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放心消费在山东”创建深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织召开全省消费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引导经营者积极参与诚信经营承诺践诺活动,以改革思维推动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先后出台放心消费省级地方标准20个,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单元20.3万余家。 示范引领 共建放心消费场景 厦门市环岛佳丽海鲜大酒楼是厦门市首批“放心消费承诺单位”之一,走进大厅,一个个海鲜池映入眼帘,各类海鲜琳琅满目,每个海鲜池的标牌上都标有名称、价格以及做法,标牌最下方写有价格举报电话;在点菜区墙上的生鲜食品索证索票公示栏,手机扫码就能查看每一批生鲜食品来源、进货渠道等信息。据悉,2024年9月,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培育活动,围绕质量、价格、计量、服务、维权五大放心消费保障承诺,引导消费者认可度高、维权成效好的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创建。截至目前,厦门市已培育“放心消费承诺单位”511家。 泉州在西街、八仙过海、五店市等网红景区及游客服务驿站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点,涉旅投诉件一般48小时内办结反馈。“快查快处快反馈”的联动机制,让游客体验了这座世遗城市的温度和诚意。目前,泉州市已有放心消费示范商圈16个、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023家。 高速公路沿线,浙江省多部门合力打造高速公路放心消费服务区,其中,85对服务区参与商品服务“同城同价”承诺,54对服务区实施先行赔付制度。嘉兴还探索制定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放心消费示范建设指南》团体标准。 在青岛,消费者习惯在就餐前、入住前先扫码,如果页面显示红色就表明该店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消费者会慎重选择。这个“码”是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行的“放心码”。该局聚焦平台餐饮外卖监管难点,从“小切口”入手创新推行“放心码”,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商家信用状况,让消费变得明明白白,倒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放心码”实施以来,青岛市消费投诉量尤其是餐饮类消费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 在海南,“放心消费单位”称号已成为经营主体的一张信用名片。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实行放心消费在线承诺制,将“放心消费单位”工作流程由培育申报改为经营主体自主承诺备案,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大数据支撑,引入智慧监管动态星级管理机制,将放心消费与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相融合,打造“在线承诺、动态星级、信用+智慧监管”放心消费模式。2024年,“放心消费在海南”系统上线试运行,该系统整合市场监管部门“放心消费码”、旅文部门“放心游码”、三亚市“一户一码”,实现“三码合一”,搭建起消费者、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部门三方线上沟通的桥梁。截至目前,“放心消费在海南”活动已覆盖旅游、购物、餐饮等20多个行业,全省打造放心消费一条街、放心消费商圈、放心消费小镇等40余个,培育放心消费单位达10.7万家。 协作联动 共建放心消费生态圈 擦亮放心消费招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社会共治。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筑满意消费”,要求消费者组织充分发挥消费维权协同共治平台作用,推动形成立法保障、司法保护、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守法、消费者参与、社会组织协作、研究机构支持、舆论监督相结合的高水平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通过参与各方协调配合,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力,提高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整体效能。 各地不断深化放心消费环境建设,纷纷搭建共治平台,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在线调解等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协同配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合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信用约束、媒体监督、消费者参与的作用,多方协作构建形式多样的放心消费生态圈。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消费信用信息共享互认、放心消费美丽乡村联建、消费维权跨区域联盟等消费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和省司法厅等6部门出台《进一步深化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意见》,建立跨部门综合治理协作机制,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构筑放心消费山海长廊,实施放心消费山海协作提升行动,深化两岸标准共通,推进闽台两岸消费者维权服务便利化,探索建立两岸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推动跨区域消费纠纷受理投诉工作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协同联动,建立闽宁两地跨区域消费纠纷化解机制,鼓励和支持两地企业推行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 山东省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作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让消费环境建设共治理念深入人心。济南市市场监管局携手相关部门打造了全省首个放心消费主题公园,组织并指导滨州开展《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服务规范》制定,推动其尽快立项成为山东省地方性标准。威海发布《消费环境共治社区建设运行规范》地方标准,已成功建设21处消费环境共治社区,并积极推进共治示范社区建设,定期对社区运行情况开展全面督导和专业评估。淄博、潍坊、临沂、德州联合司法机关出台治理职业索赔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监督体系,为消费纠纷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2024年,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截至目前,山西省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总数达2960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让消费体验更优质、消费环境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