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订酒店遇“照骗”,平台岂能纵容“图片游戏”
 
2025-04-15 09:32:42   杭州网

据4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

消费者带着对美好旅程的期待下单,却陷入“开盲盒”般的困境,这无异于给旅游热情浇了一盆冷水。我国法律对虚假宣传的规制不可谓不严。《广告法》禁止“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然而,在这场“图片游戏”中,商家以“艺术效果”为名,用广角镜头、渲染图制造视觉欺骗,又以“图片仅供参考”的格式条款撇清责任,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作为第三方中介,在线旅游平台也难辞其咎。一方面,现实中,经过美化的房源图片点击率明显比“实拍图”要高。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平台默许商家上传渲染图,甚至提供“一键智能美化”工具,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审核宣传内容”的要求虚置。另一方面,平台通过“不可取消订单”“高额违约金”等规则设计,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据报道,有的消费者退房时,平台以“房款已打入酒店账户”为由拒绝垫付退款;有的消费者在订单被强制核销后,维权无门只能诉诸法院。某种程度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冲突,使一些平台从信息过滤器异化为“照骗”推手。

“照骗”总会现出原形,这时,不少消费者发现,维权并不容易——拍摄对比证据、申请专业鉴定、数月诉讼拉锯,这种艰难让不少人被迫放弃。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与平台形成“攻守同盟”:消费者差评被折叠、投诉被拖延、退款遭克扣……

‌破解“照骗”困局,需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网络。于法律层面,应细化“图片与实物不符”的认定标准,降低消费者举证门槛。在这方面,北京、江苏等地法院已探索“举证责任倒置”,即要求商家自证宣传真实性,此举值得推广。于平台层面,须打破流量至上的逻辑,建立“技术+制度”的双重防线。例如,利用AI识别过度修饰的图片并强制标注“效果图”,设立“冷静期”允许消费者入住2小时内无责退单,引入第三方机构托管资金避免退款扯皮……于行业层面,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在线酒店信息发布相关规范,明确图片修饰尺度、房型标注误差范围。

当消费者开始用卷尺丈量床宽、用手机地图测算“步行三分钟”的真实距离,这场“照骗”风波揭示的不仅是个别商家的失德行为,也为数字时代信任机制建设提出了新命题。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法律需要更锋利的牙齿,行业需要更透明的规则,平台和酒店需要更清醒的自觉——如此,才能让每一次点击预订的期待,不再沦为“图片游戏”的牺牲品。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王志顺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看品相、查虫害,果品分拣不再开“盲盒”...
·订酒店遇“照骗”,平台岂能纵容“图片游...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国标公布 明年施...
·平台企业、零售商齐出手,助外贸企业“出...
·“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
·新秀、新景、新时尚释放消费潜力 解锁N...
·商务部等6部门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健康家庭药箱科普行动启动
·报道追踪|中免已退还过期失效积分
·放心消费生态圈建设没有旁观者
·北京启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湖北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
·广西兴业:多举措筑牢春茶质量安全防线
·寻味山海至鲜 共享甬尚好市 浙江宁波菜...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打造...
·网购名牌钢笔退货引风波 商家未显著提示...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扩大体育消费
·24%利率红线划定 互联网助贷新规利好...
·往返+食宿仅需139元!杭州推出首条直...
·羽毛球价格“起飞”,消费者如何“接招”...
·说好30个工作日退费 商家却“撤店”了...
·春假机票比“五一”还贵!现在起至4月2...
·刚上市时春笋20元/斤 现在只需10元...
·荧屏牡丹走进现实花事 跟着技能大师解锁...
·浙江打造“家门口”的平台 助企拓展“国...
·“杭州精品”闪耀消博会 向世界递出“新...
·首次突破2000亿元 浙江广告产业实现...
·“1元特惠”大礼包 13款标价1元的商...
·速冻水产品安不安全?余杭开展专项排查
·一颗颗“小金球”滚出了23亿甜蜜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