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欧美家庭泳池季开启,陈骞的泳池清洁机器人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蓝光闪烁,流线型的机器人丝滑入水,声呐、红外、水深传感器协同工作,规划出最佳清洁路径。机器人在水中上浮下潜,用刷头清洁池底和池壁,顶部吸口处形成小型漩涡,带走杂物、树叶和细沙。个把钟头,20平方米大小的泳池干干净净。 今年以来,已经有4万多台带着“鲸鱼”标志的机器人“潜”入了欧美的私人泳池。 “鲸鱼”的起点,就在杭州。2023年,时年23岁的陈骞创立了杭州部蓝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智能泳池清洁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品牌Logo,正是一条破水而出的小鲸鱼。 老板和公司很年轻,泳池清洁却并不是一个年轻的行业。 由于泳池易积累人体杂质和户外沉淀物,需要定期清洁,所以早在40年前,初代泳池机器人就已问世。 这一行也是一个颇有前景的行业。 留学期间,陈骞和同学们去多伦多度假,发现当地家家户户都有泳池,也都会采购泳池清洁机器人。调研后,他更确认了市场前景:欧洲和美国都有上千万个私人泳池,在美国,平均每33人就拥有一个。 另一个现实是,欧美市场集中度高,产品功能近20年缺乏突破性创新,这给具备智能产业优势的中国企业,留下了参与空间。 陈骞当机立断组建了团队,开展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传感器等核心器件的研发。 头一批样机,是几个工程师自己“手搓”出来的,就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泳池里试,看着还行。结果,东西发到国外客户手里,问题来了。 国外的泳池形状多样,圆形、菱形,甚至还有恐龙形状,使用的材质也有水泥、瓷砖、马赛克等,环境一复杂,机器人就容易“懵圈”“趴窝”。 电话、邮件,反馈不太中听。陈骞苦笑,客户给一次机会,没成,基本就没下次了。 咋办?得让“鲸鱼”认识世界。 陈骞下了本钱,在三大洲建了7个专业测试泳池,按照不同地区的真实使用环境一遍遍试,确保无论产品卖到哪个国家,都能经得起当地消费者的考验。 经过一年闷头研发,两款小型泳池的入门款“鲸鱼”机器人在亚马逊平台正式开售。产品能爬壁、会越障、去污能力强,仅3个月就卖出了1万多台。平台上的评价,星星挺多。 最近,一位经营泳池设备的加拿大客户通过邮件发来了“五星好评”。客户反馈,今年3月交付的几千台机器人,已经在当地卖得差不多了。 令陈骞更为欣喜的是,在商讨下一阶段的合作时,客户主动提出以部蓝科技的自有品牌在加拿大进行销售。此前,双方曾经约定,企业自有品牌仅在首批产品中临时使用,后续以贴牌代工的形式进行合作。 这样的转变,源于产品口碑。在当地,首批“鲸鱼”机器人投放市场后,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消费者开始主动询问并认准了这个带着鲸鱼标志的中国品牌。 部蓝的产品研发效率也令客户惊叹,成立仅两年,已经高效研发并量产了8个系列11款机器人。其中一款集成有线和无线的混网一体泳池清洁机器人是业内首创,既能无线灵活作业,又能有线持久续航,解决传统产品痛点。 位于临平区的新厂房内,部蓝科技的办公室颇为“冷清”,地方不小,很多工位仍是空置,没有什么装饰。 陈骞的成本大部分花在了技术研发上。研发的人,占了一半。赚的钱,三成扔回研发里。今年,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将继续完善TDF水深传感器、AI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声呐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确保更精确的环境感知和清洁路径规划。 在陈骞眼中,品牌出海是一场接力赛,研发、设计、生产、运营、销售环环相扣,每一棒都关乎全局。 忙完几个生产订单的交付,陈骞计划在新厂区整理出更多备货空间,开展员工培训保证产品品质,同时招收新的电商运营团队。 在海外,从线上的亚马逊、独立站、社交媒体,到线下的商超、卖场、专卖店,部蓝科技的销售网络一点点铺开。 眼下,北半球的气温逐渐升高,“小鲸鱼”的销量还在爬坡,陈骞预测,今年将有6万多台“鲸鱼”机器人,潜入无垠蓝海。 拿上新地图去找新大陆 【记者手记】 全球化进入“深水区”,风高浪急,暗流涌动,对企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深海中远航,考验的是品牌、服务、产业链全要素的全球协同,而浮出水面的“关键一跃”,靠的是创新。 泳池清洁领域,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壁垒高筑,国内企业对这个领域极为陌生,更谈不上同台竞争。如今,包括部蓝科技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敏锐捕捉需求、锐意创新,凭借智能化产品在异国水域掀起波澜。 环境变了,形势变了,只有拿上新地图才能找到新大陆。新一代的中国外贸企业,基于产业基础、集群效应的比较优势,深挖海外市场细分需求,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不断开拓新局面、解锁新商机,完全有机会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