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当Z世代(通常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年轻人)一手烤串一手荧光棒,当首发新品在旗舰店橱窗点燃排队热潮,当暑期家庭涌入夜间博物馆“错峰”打卡,当潮男潮女在潮流文化街区网红墙前排队打卡,当银发一族在焕新升级的社区食堂点餐……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正是杭州“烟火气”的生动写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列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杭州正全力落实《打造“赛会之城·不夜杭州”三年行动计划》,以首发、夜经济、银发经济等多元新场景,探索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的消费升级新实践。 即日起,本报财经新闻中心推出“消费第一线·新场景”系列报道,带你深入了解杭州消费创新领域的最前沿信息,见证政策引导、业态融合与情感需求如何共同发力,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感受这座城市升腾不息的经济活力与人文温度。 体验+社交,Z世代搭建夜经济“舞台” 深夜11点,景芳地铁站D3出口旁的芳塘街区二楼,民谣集烧烤的舞台灯光亮起。主唱拨动吉他琴弦,旋律流淌出来。“95后”王振辉和两个大学同学坐在离舞台最近的卡座,一手拿着吱吱冒油的盐池滩羊肉串,一手挥舞着荧光棒,跟着节奏大声合唱……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的气息。 这家主打“烤串+不间断现场音乐”的烧烤店,从晚8点营业到凌晨2点,总是座无虚席。 王振辉是这家店的常客,也是杭州一家传媒公司创始人。“刚忙完工作室的活儿,就约老同学过来聚聚。”他抬手指了指窗外灯火通明的街区,“这边除了餐饮,还有健身房、台球厅,有时候一天都安排在这里。每次生活、工作上有不顺心,就来坐坐,吃点烤串,听听音乐,脑袋放空一下,就好了。” 出生于2003年的小文是当晚最活跃的顾客,在免费点歌环节,她与乐队女主唱默契互动,瞬间点燃全场。“这里的气氛很有意思!”小文说,“除了熟人局,还能认识新朋友。都是年轻人,都很松弛,哪怕素未谋面,聊几句也不会尴尬,我管这叫‘不费力的社交’。”在她看来,这份“松弛感”和“归属感”,是传统夜宵摊给不了的。 就在全场大合唱的时候,静静坐在角落的“80后”餐饮投资人海洋(化名)也拿起桌子上的荧光棒跟着哼起来。“以前,大家晚上出来可能就是单纯吃个宵夜,图个实惠管饱。”海洋最近也想布局夜餐饮赛道,正到处调研考察。在他看来,这一代年轻人夜间消费的习惯变了,他们渴望氛围,渴望互动,渴望一个让自己卸下疲惫的生活“第三空间”。 运河边的“油罐Live bar”里,下沉式舞台在灯光渲染下宛如小型演唱会现场;良渚玉鸟集的露营风餐吧中,年轻人围坐聆听脱口秀;滨江保利时光里的“餐+艺术”空间,成了艺术爱好者的深夜据点——“餐”是载体,“体验”与“社交”才是真正的内核,满足着年轻人“安放情绪”的深层需求。 凌晨两点,民谣集歌手唱完最后一曲,王振辉和老同学起身道别,他们带着被音乐和烟火气抚慰过的身心,奔赴各自的明天。 深夜的芳塘街区,霓虹灯依旧闪烁。杭城各个角落的“民谣集”正以创新的场景,成为都市人新的情感栖息地,也为这座城市的夜晚注入不息的活力与温度。 推动夜经济从“吃吃喝喝”向“沉浸式体验”跃迁 年轻人一手烤串一手荧光棒的画面,映照着杭州夜经济的活力与温度。其背后,是杭州立足国家战略、精准施策推动消费新场景蓬勃生长的城市实践。 占居民消费60%的夜间市场,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2024年,杭州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演赛展商旅”联动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的若干措施》,直击供给痛点:真金白银支持集聚区建设,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优化服务品质。 政策效应清晰投射在2025年新公布的10条夜间餐饮示范街区——从胜利河美食街等传统地标,到山泽里潮流文化街区、玉鸟集文旅等新坐标,杭州正全力推动夜经济从“吃吃喝喝”向“沉浸式体验”跃迁。 运河边的“油罐Live bar”、玉鸟集的露营风脱口秀、滨江保利时光的“餐+艺术”空间……这些创新场景正是政策鼓励业态融合、场景创新的直接成果。当“餐”成为载体,“体验”与“社交”成为内核,便能精准触达Z世代“安放情绪”的深层需求,释放出强大的消费吸引力。 这种从 “烟火消费”到“情感栖息”的跃升,是夜经济迭代生长力的核心体现,也是杭州根植于国家政策的实践探索。“十四五”规划将夜间经济提升至战略高度,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规范发展”。 夜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安全、便捷、舒心的环境保障。杭州夜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成果。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动,优化夜间出行、保障环境卫生、维护市场秩序……这套组合拳,进一步筑牢了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的“夜色生态”。 这场从“烟火消费”到“情感栖息”的迭代,让杭州夜经济不止于拉动增长的“引擎”,更成为承载城市温度与人文情怀的容器。持续深化特色、提升品质、优化生态,令杭城夜色绽放出独特而持久的生长力,让城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