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为何玩羊了个羊会“上头”?专家:陷入“多巴胺陷阱”
 
2022-09-20 09:56:48   杭州网

我们为什么会为羊了个羊“上头”?

最近,身边有多少人连夜奋战,只为一个小游戏。号称“通关率不到0.1%”的堆叠式消除游戏“羊了个羊”火遍全网,让玩家们“痛并玩着”。适当玩些休闲游戏,可以发泄身心压力,但《羊了个羊》在难度设置和游戏设定方面的确存在一些成瘾机制。心理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很多游戏都会让人产生上瘾,陷入“多巴胺陷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1 为何被“套牢”?把控情绪价值

最近,你被“羊了个羊”套牢没?第一关作为教学关卡,上手非常容易。然而真正的考验是从第二关开始,难度从“新手”跳跃到“史诗级的难度”。不足0.1%的通关率,瞬间激起了大家强烈的“挑战欲”。又因为其中出现为省份而战的玩法,更是引起大家“我为家乡争光”的荣誉感,和不拖家乡后腿的胜负欲,纷纷迎难而上。一次过不了,为了“续命”,不得不看广告。“羊了个羊”让玩家们在“想玩”“血压升高”“自我怀疑”“还是想玩”间来回横跳,最终还是在“越气越玩”的复杂心情驱使下反复挑战、观看广告。

甚至因为短时间太多玩家集中涌入,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导致服务器3天崩了两次,公司不得不开出重金,急招后端服务器开发人员。短短几天之内,游戏攻略、外挂乃至盗版层出不穷。警方还紧急提醒,谨防冒充“羊了个羊”客服人员、销售道具、复活次数等进行电信诈骗。

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羊了个羊”为何成为短期内市场上最赚钱也最赚流量的游戏?心理专家表示,玩游戏发朋友圈的动机由分享最高战绩,转变为吐槽与不甘,这种玩法其实就是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深刻洞悉心理的逻辑来让用户“入套”。游戏仍然是游戏,只是包含多个属性,包括社交属性、攀比心理以及赌徒心理等等,通过精准把控情绪价值,驱动用户去试玩游戏关卡。

2 为啥如此“上头”?掉入“多巴胺陷阱”

“羊了个羊”,为啥能如此“上头”?有观点认为,在“羊了个羊”的游戏里,玩家们“痛并玩着”的心理更像是心理学上的“老虎机效应”:用简单操作,换取“0.1%的通关率”,实现心理需求的“以小博大”。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教师韩宁告诉记者,“很多人欲罢不能,并不是这个游戏有多新颖,其实就是连连看的升级版;也不是这个游戏多好玩,很多人根本玩不来,连第二关都过不去。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放不下来呢?这就是典型的上瘾了。”

韩宁分析,“过不了关,心理不舒服,你就会分泌多巴胺,用来安抚我们的情绪。而分泌多巴胺这个过程会让我们觉得快乐。于是会再一次进入游戏,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副作用就是耐受性阈值提高,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分泌多巴胺也就越来越少,你需要更大的刺激或者是更长久的刺激,譬如不断延长游戏时间,才能够获得新的多巴胺。”

再加上,这个游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它有一定的社交功能,“也正是因为这种朋友圈的分享和排名,让你对这个游戏始终有一种剪不断的牵绊,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朋友热聊这款游戏时,你又会不自觉地玩起这个游戏,于是再次陷入多巴胺陷阱。”

3 生活中该如何“戒瘾”?不妨学点行为心理学

其实许多此类小游戏的开发是符合成瘾机制的,很多玩家不知不觉掉入“成瘾陷阱”。这些小游戏的设计往往出于“收割”一波流量的目的,只是短期爆红,伴随社交话题的渐渐平息而慢慢消失,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除了小游戏,生活中,有些人还会对其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上瘾’,譬如酗酒。”韩宁说,不妨用行为心理学分析下戒瘾为啥难?“设想一下,会在什么情况下酗酒,其实多数在苦恼、郁闷、疲惫、烦躁、恐惧、不安、兴奋、激动等情绪波动下,这个时候需要转移注意力,会选择通过外在的行为方式实现,当这些行为不足以转移时,更有甚者还会选择自我伤害。”

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不选择外在行为帮助,能调节这些情绪吗?回答是“可以”。韩宁介绍说,其实我们自身的调节机制会自发帮助我们,但是需要给这些机制一些时间。这个调整期有些缓慢,这种缓慢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比如你加速跑,突然停下,再突然加速跑,你的身体各个器官都会超负荷,甚至会威胁生命。其实情绪也是一样,大喜大悲也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聪明的机体,会避免过激的方式,才会缓慢治疗我们剧烈的情绪变化。

可是我们等不了这么一个缓慢的过程,非常渴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恢复正常,就一定会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但治标不治本。真正的决定作用来源于我们自身,是我们各器官机能的调节,帮助我们缓解相关不良情绪。当我们感觉到稍稍舒服些的时候,并不是靠外在行为,而是内在自我的变化带来的。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内在的自我变化,认为是外在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改变。于是就爱上了这样的行为,觉得这个行为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形成条件反射,最后只要自己有了一点儿情绪变化,就会做出相应的外在行为。

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机制让自己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呢?韩宁建议,当我们情绪产生剧烈变化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积极的行为,并将这些积极的行为变成我们的“习惯”。比如可以选择适当的健身、跑步、阅读、听音乐等。要牢记的是:治疗我们情绪的并不是这些外在行为,而是我们自身的生理调节机制。我们需要借助这种调节机制,让我们有积极行为的“习惯”。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记者 张楠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市场观潮:茶饮行业扩张背后存隐忧
·教培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学习机市...
·后备箱市集:从自由生长走向健康发展 成...
·经济观察:即时零售何以成为新的风口?
·滤镜拉满、包装千奇百怪 夸张的美食宣传...
·种植牙为什么这么贵?纳入集中采购有何新...
·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
·促消费也需“精耕细作”
·乌龙茶国际标准发布
·江苏省南京市消费者协会“2022年维权...
·福建龙岩集体约谈37家坚果炒货类食品生...
·福建2家医药公司销售劣药被罚
·江苏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追踪”节后月饼市...
·广西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校园专项...
·福建厦门长期失联停业的246家企业被吊...
·中新天津生态城市场监管局为商户把脉问诊...
·杭州邀你一起设计30条“水岸互动”旅游...
·为期3天! 上城开展非标电动自行车淘汰...
·杭州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 淘汰注销量突破...
·隔离点内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怎么办 一场...
·被戏称为“游戏界的拼多多”背后套路几何...
·首个抢注雪糕刺客商标被驳回
·“悦己消费”成流行 中老年人也纷纷看齐...
·从“美”起来到“富”起来 打造未来乡村...
·每周扎一针,月瘦20斤?网红药“司美格...
·8分钟成“熟饭” 自热米饭的“米”里有...
·文旅部严查私设“景点”问题 专家建议把...
·购买新车发生自燃返还车辆商家赔偿
·快递保价岂能形同虚设
·审核不严、促销诱导购买,网售处方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