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郑州讯(记者耿记安)4月22日,河南省濮阳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五一”假期出游谨防夜间消费“隐形坑”,绿色消费警惕“伪环保”营销。 国内文旅消费渐渐从“报复性出游”转向“性价比优先”,传统景区分流加速,中短途游、周边游受宠,文化体验需求激增,博物馆、非遗项目、音乐节成热门。文旅消费热络的背后,伴随一定的风险。 部分小众旅游地因短视频爆火,但接待能力不足,导致游客体验差。消费者应提前查看真实评价,避免扎堆打卡。部分景区推出高价非遗体验、限定文创等消费项目,实际内容缩水。消费者应提前对服务项目进行核实和评估,优先选择官方渠道购买。展览会、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往往会伴生黄牛倒卖、虚假票务平台诈骗等现象,消费者要通过正规平台购票,警惕内部渠道等骗局。 夜市、灯光秀、剧本杀、VR乐园等夜间经济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消费热点。濮阳市消协提醒消费者,部分密室逃脱、VR体验馆消防不达标,或存在设备故障隐患。消费者应选择有资质的场馆,并留意安全出口位置。部分夜市、大排档未明码标价,结账时可能会临时加价,消费者应提前确认价格,留存小票。 新能源租车、共享单车、无痕旅行、环保包装、低糖、有机食品日渐成为当下文旅消费新标配。濮阳市消协提醒消费者,绿色消费要警惕“伪环保”营销。部分景区充电桩不足,可能导致还车困难,建议消费者提前规划路线,确认充电设施。部分商家以绿色名义收取包装费,但未必真正环保,建议消费者自备购物袋,拒绝不合理收费。市场上存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产品的情况,消费者要认准有机认证标志,选择可信渠道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