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新年伊始,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正式落地。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面向中保协以及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科学审慎定价。 在业内专家看来,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既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也将促使保险公司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多样性的保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保险保障与资产增值需求。 动态调整机制确定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在印发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指导性文件中首次提出,“未来要根据市场的各个利率指标,建立保险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此次发布的《通知》正是对预定利率动态定价机制的细化,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加强趋势性分析和前瞻性研判,动态调整本公司普通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和万能型人身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 《通知》明确,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 如何动态调整?《通知》规定,预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数。当保险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反之,如果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低25个基点及以上时,可以适当上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但原则上不得超过预定利率研究值。同时,调整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时,要按照一定的差值合理调整分红险和万能险预定利率最高值。此外,当市场利率、公司经营等情况在短期内出现重大变化时,要及时启动相应决策机制,研究调整各类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对此,广发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认为,《通知》规范了调整的取值和时间以及特殊时期的调整机制,综合来看,动态调整机制已经较为完善,不会在长端利率急剧下行期便立刻调整预定利率,避免了连续的“炒停售”,也会在长端利率保持长期低位时及时压降负债成本,降低利差损风险。 预定利率存下调预期 在《通知》下发的同一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例会,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情况和市场利率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 据了解,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为1.61%,5年期定存利率约为1.55%,LPR则为3.6%。2.34%的研究值较监管部门2024年8月确定的2.5%预定利率有所下降,这与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趋势相一致。 在研究值发布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以及工银安盛人寿等4家险企相继发布公告,均表示将维持目前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5%、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1.5%不变。 那么,预定利率何时可能会下调?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预定利率未来仍有调整空间。广发证券指出,目前的研究值与2.5%的预定利率相差不到25个基点,而预定利率的调整需要满足连续两个季度的时间要求,因此预计短期内预定利率不会进行调整。方正证券表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下,今年二季度发布的研究值可能小于2.25%,预定利率最快可能在今年三季度迎来调整。专家预测,考虑到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63%左右,若持续低位运行,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大概率将稳中有降。 产品有望差异化定价 预定利率是寿险产品的固定收益部分,预定利率动态调整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冠苕咨询创始人、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降预定利率来防范利差损风险。而在利率上行周期中,则可以通过提高预定利率来吸引金融消费者。而且,由于预定利率的调整更加透明和规范,保险行业“炒停售”的现象将明显减少,消费者也可以根据当前的市场利率变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在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看来,预定利率动态调整后,保险公司不能简单地通过高预定利率来吸引客户,而是要加强收益浮动型保险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推广,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利率波动,满足客户在不同利率环境下的理财需求。在投资端,保险公司也要根据预定利率研究值的变化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在保持较高投资收益的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管理。 对此,《通知》要求,各公司要加强久期和利率风险管理,畅通资产端投资收益率向负债端定价的传导机制,提前做好新产品开发备案、渠道合作、人员培训等应对准备。同时,在调整预定利率过程中,各公司要加强与合作渠道的沟通,做好消费者解释和服务工作,实现业务平稳过渡。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正确引导舆论,防范声誉⻛险。 消费者今后该如何选购寿险产品?保险代理人杨女士认为,预定利率动态调整落地后,未来对保险产品的认知需要跳出“比预定收益”的传统逻辑思维,而是要从合同条款、给付规则、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及投资能力等多方面深度了解,“利率波动大,得选抗风险强的产品,长期保障还得看公司实力和投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