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 首个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出台
 
2025-02-20 09:50:43   杭州网

首个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出台——

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

越来越多人开起了新能源汽车。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4万辆,达到当月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然而,由于沿用传统车险定价方式,新能源车险一直存在定价难、保费高等问题,也导致部分险企不愿意承保,给消费者增添了烦恼。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国新能源车险领域的首个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维修成本偏高,带来投保难题

新能源汽车一直存在投保难的问题。

车主感到保费高。中国银保信去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实际上比燃油车高出大约21%,保费上涨也比较快。

险企则抱怨承保亏。中国精算师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元,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137个。

为何出现如此情况?

据介绍,较高的维修成本是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寿财险车辆保险部有关负责人说,这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车主可选维修渠道较窄,维修技术、配件供应等方面存在限制;二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工时价格相对较高;三是新能源汽车常运用一体化压铸技术等高度集成化制造方式,并装载大量智能化设备,维修难度高,继而导致费用高。

出险率偏高也是导致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因素。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多、营运车占比高;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座舱等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率。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取得明显优势,但对于汽车行业和保险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新生事物,新发展难免带来新问题。”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部部长朱一方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保险行业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事故数据积累不足,风险识别、精算定价、事故定损等机制不完善,保险产品设计和定价模型难以准确反映其风险特征。

“2020年以来,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新能源汽车阶段性地出现了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现象。”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说。为此,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推出此次的《意见》。

丰富车险产品,降低赔付成本

在各方看来,《意见》的发布,将成为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的关键。

《意见》提出哪些新措施?

丰富商业车险产品。包括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支持新能源网约车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灵活投保;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为相关新能源汽车提供科学合理保险保障。此外,“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将优化车险供给,促进价格与风险更匹配。

多措并举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赔付成本。包括提出“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等。

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根据《意见》,新车上市时,通过时速15公里的低速碰撞试验,对该车型损失状况和维修成本进行评估,据此划分风险等级。车险费率将与风险等级挂钩。专家表示,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可以使车险费率结构得以优化,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将其与商业车险保费挂钩,使保费与风险更加匹配,从而提升新能源车险的效率和公平性。此外,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车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经济性。

直面高赔付风险带来的投保难题,《意见》还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并在发布后的第二天落地实施。1月25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推出的“车险好投保”平台正式上线,首批有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此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财险行业将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有效实现愿保尽保。

“1月初的时候我咨询新能源车险续保,得到的报价都是7000元左右,我觉得太贵了就一直没下单。1月底‘车险好投保’平台的上线,让我一下子省了不少钱。”北京车主陈先生说,在“车险好投保”平台上可以自己选择保险套餐内容,他选择了新能源车损失险、200万元保额的第三者责任险、1万元保额的司机责任险和乘客责任险,商业险部分一共3520元,最后加上交强险和乘驾意外险也不过4475元,远低于此前7000元的报价。

朱一方认为,《意见》出台后,保险机构将获得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提升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优化自主定价,创新设计保险产品,提升盈利能力。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我第一时间关注到了《意见》的出台并转发给了车险销售,让他帮我再报个便宜点的投保方案。”重庆车主李女士表示,《意见》保证了消费者不会被拒保,也让消费者在投保和续保时有了参考,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多方同发力,顺应智能驾驶趋势

新能源车险投保难,某种程度上是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事物所面临的“成长烦恼”。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较快发展、车型快速迭代,给广大车主带来了舒适便利的驾乘体验,同时也将给车险经营带来较大影响。”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一是风险因素发生变化。智能驾驶模式下,车辆驾驶风险因素从人的因素更多转向技术、软件和网络安全等因素。二是保险事故责任发生变化。随着法规制度的建立完善,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等参与程度可能会提升。三是产业链协同重要性更加凸显。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强化数据共享和工作联动,为车主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和贴合实际的保险保障方案。

在此背景下,《意见》提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及早谋划转型发展等要求。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财险行业将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统筹行业开展系统性研究,对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对车辆行驶风险带来的变化开展研究。其次,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财险行业将针对智能驾驶特点及其风险变化,进行创新优化,提供更加贴合实际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第三,强化数据积累、共享和应用,推动实现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提高车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意见》中提出的“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也是一大亮点。鼓励保险行业探索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服务,通过车联网等技术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防、早管理,加强驾驶安全的风险教育,运用智能驾驶技术减少事故发生率,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风险水平。

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保险、汽车、交通、贸易等多领域共同发力。这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对此,朱一方建议,研发制造方面,需优化生产设计,注重关键总成可维修性,提升车型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售后服务方面,需提升车辆维修标准化程度,增强维修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零部件供给能力;产业链协同方面,需支持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通过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支持第三方维修企业能力建设。

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已绘就。消费者期待,在此指引下,保险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让新能源汽车用得更安心舒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记者 徐佩玉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粗制滥造抄袭成风已成微短剧之殇
·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 首个新能源车险...
·市场跨区域流通趋势增强 消费者如何放心...
·“羊绒衫里没羊绒”,任何时候货真价实都...
·新春车市热潮涌动 乘用车产销同比双增
·节后旅游价格“大跳水” 错峰出游正当时...
·咖啡豆价格上涨 消费者还能喝到心仪的咖...
·物业不给力就请走值得借鉴推广
·山东发布推进生猪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的...
·新手机出现故障举证难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
·广西部署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吉林深入开展人参市场秩序整治
·福建筑牢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广西南宁发布网络销售监测报告 排查涉嫌...
·杭州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面包糕点告别脱氢乙酸钠 之前产品还能吃...
·重新定义儿童运动市场
·城中咖香漫,寻味文艺时
·从“猫咖”“狗咖”到“鸟咖” 鸟宠互动...
·头疗店成年轻人的解压新宠
·第十四届中国(杭州)问题车展线索征集中...
·颜值与口感并重 茶饮品牌玩转春季市场
·年内成品油首降落地
·杭州演艺市场“嗨”翻了
·近期本地蔬菜频上新
·持续打造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推动新型消...
·“出片热”带火消费新潮流
·时令春菜“抢鲜”上市丰富各地“菜篮子”...
·新春汽车市场火热!各地纷纷拿出新招 加...
·浙江首发经济服务平台上线 激发消费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