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下银行消费贷或被叫停,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 前段时间,各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之战打得火热,最低的甚至已经“卷”到了2.4%左右。而现在,这样的局面迎来了重大变化。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总行向各分支机构发出内部通知: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这意味着,银行消费贷自开年以来经历新一轮“价格战”之后,将回归理性,此前一系列“低价狂欢”也将落幕。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与速度情结,不再单纯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要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以此增强自身商业可持续性。 消费贷利率价格战熄火 3月底,消费贷市场上演了极具戏剧性的转折。前有多家银行推出超低利率消费贷,最低触及2.4%,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谁知,仅仅一周时间过去,这场“低价狂欢”就被按下了休止符。 日前,记者从部分股份行、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获悉:多家银行接到总行通知称,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 记者以消费贷客户的身份联系某国有行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最低利率确实要涨,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足3%利率的额度;记者又打开了一家股份制行的手机银行APP,查询发现该行一款信用贷产品此前最低利率为2.58%,但目前APP上显示最低利率已升至3.4%。 其实,消费贷利率的调整此前就有预兆,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拉长时间线来看,消费贷利率保持低位也并没有让银行获得好处,从各家上市银行发布的2024年年报看,多家银行消费贷不良率处于上升通道,甚至部分银行的消费贷不良率超过了3%,而过低的消费贷利率使得银行的资金成本和收益倒挂,长期来看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表示,利率上调可能是银行对消费贷市场的审慎调整,银行可能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利率以适应新的市场状况。 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 除却调整消费贷产品利率外,近日还有多家银行上调了互联网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如果借款人参与线下审批,还有可能获取更高的消费贷额度。 比如,中国银行两款消费贷款产品额度上限已分别提升至30万元、50万元,建设银行将额度上限从20万元上调至30万元。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借款人,如就职企业在银行白名单内的“上班族”,消费贷额度上限最高可达100万元。招商银行亦将某款贷款产品最高额度提升至30万元。 尽管部分银行近期上调了消费贷款额度上限,但授信额度真正能触及该上限的,往往局限于该行的优质客户。并且,最终审批的额度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公积金缴纳记录以及是否有其他负债等情况综合评定的,有的人可能就一两万元,有的人可以达到20万元。 消费贷与房贷利率“倒挂” 今年以来,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降7BP,同比下降28BP。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都已经低于3%,个别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当前,受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有一定基础。同时,部分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希望通过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户,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促销行为。 相比之下,当前首套房贷平均利率约为3.3%,二套房利率则普遍在3.8%以上。两者之间的利差,使得“消费贷置换房贷”的操作看似有利可图。 面对消费贷与房贷存在显著利差,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表示:“从理论上讲,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限制。因为消费贷资金明确禁止流入楼市,一旦被查出用于还房贷,银行可能会要求提前全额偿还贷款,而且消费贷期限较短,而房贷期限较长。” 董希淼补充,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切不可因为利率较低就随意申请,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