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近年来,随着“新四化”技术理念发展持续深入,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品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消费者需要更精准、更客观、更专业的购车决策依据。3月2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在天津举办2025汽车测评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新大会),以科学测评标准持续赋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迭代催生测评创新 智能驾驶技术成为主流车型标配、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量稳居世界首位,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与外资车企同台竞技……目前,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趋势,面对汽车产业新发展浪潮,目前汽车消费市场正面临两大关键命题:一是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链;二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推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出行服务。 在此背景下,汽车测评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然而,近年来市场上部分汽车测评活动引发因缺乏规范频频引发争议,让消费者开始关注汽车测评的公信力问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公开质疑某测评为“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直指行业痛点。 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表示,行业在加速技术创新的同时,需建立系统性风险防控机制。新技术带来的安全认知重构、社会规则适配和责任界定问题,必须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场景化验证及动态化标准建设来破解。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汽车产业链应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满足消费需求,同时塑造理性舆论环境以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建立科学电安全评价生态 为顺应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安铁成介绍,中汽中心近两年推出了智能网联、绿色可持续性能的乘用车评价体系、商用车专项评价体系等。在此基础上,中汽中心推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安全专项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评价规程),将为行业提供更客观、精细的电安全性能标尺,守护用户安全出行。 这一创新性评价体系具有三大核心突破:首先,构建了“六维一体”的安全评估框架,全面覆盖充电安全、电磁安全、高压安全、功能安全、电池安全和消防安全6个关键领域。该体系包含19个具体测评项目,通过科学的权重分配和星级评定,为消费者提供直观可靠的购车参考。其次,针对新能源汽车特有的安全隐患,创新开发了多项测评方案。特别是在电子电气系统方面,针对动力失效、非常规驾驶、急加速场景、紧急制动场景等实际用车场景,建立了专项测试标准。此外,评价规程重点强化了消防安全评估。针对新能源车“突发自燃”风险,设置了报警应急、烟气危害、燃烧及爆炸危害、高温危害和远程报警等专项指标,建立起从预警到处置的全流程安全防线。 测评乱象亟待规范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闫建来看来,在传统安全领域结合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背景下,汽车测评仅靠坚守远远不够,面对汽车技术创新的加速迭代,汽车测评工作必须“以创新引领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汽车测评作用的同时,回应消费者对汽车产品与体验的更高期待。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马吉军表示,近年来,部分平台以“流量至上”为驱动,出于商业目的,滥用自媒体平台发布误导性测评内容、扰乱市场秩序。这不仅会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不利于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进一步消除消费品测评乱象,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将联合包括中汽中心在内的知名技术机构,规范汽车测评工作,引导汽车测评领域行业自律。 记者了解到,多位业内人士期待,第三方汽车测评应以科学、严谨、客观为准则,通过权威测评结果为消费者选车购车提供参考。这既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防护盾”,也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