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 随着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中老年人也逐渐成为新兴消费力量,他们在直播间购物有哪些习惯与需求?2月18日,江苏省无锡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中老年人网络直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过半数受访者容易在直播间冲动消费,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货不对板。 报告显示,中老年人易对直播购物有一定的依赖性,虽购买时较为谨慎,但仍有较高的消费能力。逾六成(63.1%)中老年人因为喜欢直播间的氛围,和主播的互动而经常使用直播购物;单次最高消费金额普遍在1000—3000元之间;最常购买的品类是食品饮料,占比52%;最关注的是商品价格,占比54.1%,而对平台口碑的关注度最低,仅占4.1%。 受访者表示,直播购物时,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主播素质低、言语不当;商品无法保证质量,涉嫌假货等问题最为突出,分别占比52.1%、34.9%、31.6%。有62%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买到不合预期的产品,25.5%表示经常买到,仅12.5%表示从未买到过不合预期的产品,对直播所购商品都很满意。 从整体来看,中老年消费者对于直播购物的满意度较高,59.9%表示满意。对于如何优化中老年群体直播购物的消费环境,受访者建议严查商家夸大、虚假话术及误导性“文字游戏”;关闭直接付款模式,给予中老年人一定的反悔缓冲时间;开通中老年专属客服热线等。 综合调查情况,无锡市消保委建议,直播带货平台及企业需从源头规范宣传行为、强化商品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同时结合中老年群体的使用习惯,提供更友好的操作界面和维权支持,共同营造诚信、安全、便捷的直播购物环境。消保委提醒中老年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直播带货平台购买商品,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的资质信息公示情况,货比三家,不要偏听偏信电商主播的口头宣传,要综合考虑网店和商品的信誉度、成交量、售后评价等多方信息;建议中老年消费者理性消费,提前拟定购物清单,按需购买,避免冲动消费;若发现自己囤货过多,可在不影响商品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及时退货,避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