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走进菜场,慢悠悠地逛上一圈,饿了,有美食小吃,还能选上喜欢的食材去找人帮炒;渴了,也能坐在舒适的咖啡馆里喝上一杯咖啡;想要看电影,则只需转身上楼即可实现;甚至还能帮忙“看娃”“辅导作业”……买菜、买衣服、吃快餐,还能看电影、看书,杭州人正在开启崭新的“逛农贸市场模式”。 近日,位于文一西路的骆家庄农贸市场完成新一轮改造升级重新开门迎客,和改造前相比,新增了“电影院”这一业态场景,并且将三楼的休闲娱乐空间与农贸市场内部空间贯通,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前往打卡。在微博平台可以看到,相关话题阅读量近8万;在抖音平台,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超3万次。 纳入更多生活业态 满足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 家住兰桂花园的袁女士急匆匆打卡骆家庄农贸市场后,感觉不错。“过年没来得及看的电影,现在可以补上了,看完电影三点左右,下楼买点晚餐的食材去接娃,时间刚刚好。”袁女士坦言,自己是一名全职妈妈,受限于孩子的放学时间让远距离的娱乐活动难以安排,“一般午后时间比较空余,要去商场逛街看电影就来不及接娃了,但要是在菜市场楼上,就方便多了。”据影院工作人员介绍,汇和影院早在2016年便开始营业,但这次升级改造后,能够明显感觉到客流量的增加。“之前影院和农贸市场不相通的,打通之后,可以让居民实现买菜和观影的无缝衔接,同时影院放映厅的屏幕也进行了迭代更新。” 和骆家庄农贸市场一样,通过内部改造让传统农贸市场兼顾更多生活业态的还有位于临平区东湖街道的上环桥邻里中心农贸市场。除档口和陈设的改造外,上环桥邻里中心农贸市场还特别在二楼设置了一处开放共享阅读室,成为了周边学生的“第二学堂”,也为农贸市场经营户提供了一处“托儿所”。“很多家长放学接了孩子,就顺便来菜场买菜,还可以把小朋友放在阅读室,我们这边有人帮忙照看,家长可以放心买菜。周六日带孩子来阅读室看书的家庭也很多。”谈及作业辅导,上环桥邻里中心农贸市场运营姚雨芳表示:这是顺手的事,“图书室每天都有安排两名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整理图书、登记借阅图书,在孩子们上前咨询作业难题时便给予了指导,慢慢地就‘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孩子前来阅读室写作业。”姚雨芳还透露,基于居民的实际需求,市场后期还会计划开展小朋友托管、辅导功课等更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据悉,上环桥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周边两公里范围内有四所学校,学生数量多,自2024年10月再营业以来,共享阅读室每月人流量可以达到1000多人,尤其是下午的时间段更是座无虚席。目前阅览室内已有1000余册不同类型的书籍以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 打造“网红菜市场” 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 位于拱墅区潮王路古河巷的红石板农贸市场,算得上是杭州的“初代网红菜市场”,改造后的红石板农贸市场以“社区综合体”为概念,保留传统菜场功能的同时,引入了咖啡店、烘焙坊、轻食档口,让日常买菜也能充满小资情调。被称为“杭州最潮菜场”的文二菜市,市场内鸡鱼肉蛋、蔬菜卤味一应俱全,沿街则嵌入了本地小吃、品牌餐饮、咖啡馆、炒货店、修理铺、花店等多元业态,并提供代炒服务,不仅留住了老居民,还为年轻消费者提供独特而丰富的购物体验,满足其对美、互动和社交的追求。 从环境的翻新升级到功能的开拓转变,从空间格局的增设变化到多元业态的融合升级。近两年,杭州的农贸市场“网红”频出,不断创新以主动靠近年轻人。传统菜市场正逐步向多功能复合的邻里中心转变,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基本购物需求,更增强了其公共属性,通过“衣食住行闲”的丰富业态,为居民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一站式”生活服务。 “以前去菜市场只能买菜,现在去菜市场那选择可太多了。”退休的张秀芬奶奶和“老姐妹”一道观影结束,在服务台取出此前选购好的菜品相伴回家,“楼下还有小孙子喜欢的小点心,我们带着回去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