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化身红蓝交织的海洋,60396名球迷的呐喊声震耳欲聋,一同见证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六轮南京队与苏州队的这场重头赛事。虽然比赛最后以平局收尾,但是围绕赛事,文旅体消费市场却是全面沸腾,从比赛门票秒空、文创周边热销,到场外餐饮火爆、酒店满房,再到江苏全省暑期旅游持续升温,苏超正以强劲的消费拉动力,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引擎。 足球赛事掀起消费热潮 作为南京队新主场的首秀,7月5日的比赛,从票务销售开始便展现出惊人热度。6月27日门票开售即秒空,赛前两天票务平台显示,88万多人标记“想看”。一票难求的景象,让想去现场观赛的球迷陈先生开玩笑说,“苏超球票抢不到,十几年人脉也换不来一张票。” 苏超周边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同样是热辣滚烫。比赛当天下午五点,虽然南京室外体感温度超40℃,但奥体中心比赛场外的文创品销售台前却人头攒动,印有球队标志的T恤、挂件、冰箱贴、布包等衍生品被争抢一空,不少球迷直接穿上刚买的球衣、挂上足球包,猛烈地摇晃着印有鸭子图案的扇子。同时,线上的赛事IP价值也持续攀升,苏超官方旗舰店当天在京东上线,不仅有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主场球衣,还有吉祥物“豚宝”手办、“叫南哥”帆布包等新奇有趣的周边,俘获不少球迷的心。 赛场里,南京队与苏州队的比赛激情澎湃;赛场外,遍布南京市的数十个“第二现场”观赛点也人声鼎沸。球迷们在老门东、熙南里、百家湖、银杏里等街区的电子大屏前并肩而坐,欢呼声此起彼伏,冰饮柜里的酒水饮料,早已补了一箱又一箱。百家湖畔,穿着南京队蓝色队服的潘先生说,“南京踢苏州这场太火了,抢不到票就来这里看球了,这氛围让我想起中国队进世界杯那一年的场景。” 与赛事同样火爆的,还有餐饮市场。南京的不少餐厅提前进入战斗模式,加倍备货、增添人手、上线苏超套餐,甚至挂出了应援海报。南京大牌档凭票根即赠送招牌粥品;小厨娘准备30000份盐水鸭请球迷免费吃;华采天地直播苏超的同时,提供100只鸭子让球迷免费品尝;河西金鹰世界的多家餐厅提供赛后专车接送服务,散场后在奥体东门广场就能看到接驳车。7月5日晚9点左右,奥体中心边一家餐饮店座无虚席,店长忙碌地说:“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会从中午11点一直忙到现在,店里客流没断过,翻台都已经三次以上了。” 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丁宏表示,南京借助赛事东风,把苏超和明城墙、老门东、盐水鸭等更多城市文化品牌连接起来,激发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苏超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起庞大的经济链,从产业联动到需求刺激,从文化塑造到就业促进,折射出的人文经济学逻辑,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文旅体融合激活全域消费 苏超的热度从赛场向全省蔓延,既激活了文旅产业也带火了特色产品,成为江苏消费的强力推手。江苏省内各地纷纷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并进一步放大票根经济功效,将单一的免景区门票扩展到旅游、餐饮、住宿、演艺等领域。此次,南京博物院延长7月4日至7月6日的参观时间,并对持南京与苏州比赛门票的外地球迷,提供免预约进入的特别福利。特意前来南京观赛的苏州盛泽镇市民说:“早上去了南京博物院,不用预约真是太棒了,假期预约进南京博物院和抢苏超票的难度不相上下。” 江苏省文旅厅数据显示,第五轮比赛期间(6月28日至29日),苏州、盐城等5个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较上周末增长24.44%;银联商务数据显示,这些城市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2.53%。据途牛旅游数据,主场城市旅游产品销售额增长59.98%,连云港市在比赛前的酒店预订热度较上周增长了68%,火车票预订人次增长了110%,景区门票预订量也增长了20%。 此外,江苏农特产在京东的成交额也同比增长82%,淮安平桥豆腐、泰州黄桥烧饼、扬州炒饭等同比增长超10倍,高邮咸鸭蛋、南京桂花鸭清香盐水鸭腿、恒顺镇江香醋同样广受青睐,环比日均分别增长350%、261%、110%,体育赛事强大的消费聚合效应全面显现。 “文化、体育、旅游关联性强,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促进。”江苏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苏超的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是江苏及周边地区球迷的运动盛宴,全省文旅部门不断优化“票根+”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球迷和游客参与,通过丰富的文旅活动,如博物馆夜游、文创市集、美食体验等,完善“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的复合生态链,吸引更多人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放大文体旅联动促消费效应。 体育赛事撬动亿元消费市场 从绿茵场上的激情角逐到各城市的荣誉争夺,苏超热力值飙升与江苏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江苏省内十三地级市纷纷在城市大屏互动喊话,在官媒平台配合玩梗,既宣传本地文化资源与历史底蕴,又让城市形象在年轻人眼中更亲和、接地气。网络上“比赛第一,友谊十四”“楚汉争霸”“南哥之争”“早茶德比”的热梗,让各城市IP立体化、具象化,更激发了网友对各地景点、历史、饮食等文化元素的关注与挖掘。 与此同时,文化传播的热度也同步转化为消费动能,美团平台数据表明,在主场城市来一场休闲玩乐之旅,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自苏超开赛以来,江苏省休闲娱乐消费线上订单稳居华东第一,同比增速达40%左右;扬州主赛场比赛期间,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足疗、洗浴订单量较赛前增长40%;7月5日,南京的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255%。从门票赋能多元消费到文旅场景深度融合,苏超已显现出对经济拉动的乘数效应。 江苏一直以来都是足球热土。《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足球,明确将城市联赛作为文旅体融合新亮点,加快三大球振兴发展。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专题调研显示,超九成(95.2%)江苏居民知晓苏超,逾八成(84.2%)居民有观赛意愿,近六成(57.4%)居民明确表示会购票在本城观看主场比赛,近三成(28.1%)居民表示会购票去往客场助威。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为每座城市增收2000多万元。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王家宏表示,苏超的出圈,是体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具象表现,也是赛事提振消费推动产业融合的生动案例,良好的经济基础为苏超提供了经济动能和消费空间,形成政府有投入、企业愿赞助、居民能消费的正向循环。 今年夏天,足球在江苏的消费市场上踢进了“制胜一球”,不仅激活市民的共鸣与热情,更让大家看到了体育经济撬动消费升级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