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加热”到“文化溢价” 这场食餐会共探食餐经济新纪元 每日商报讯 当云南高海拔咖啡豆的醇厚、新疆“五红茶”的甘甜、山西竹节面的劲道与杭州龙井茶的豆香、片儿川的鲜灵、定胜糕的绵密在钱塘江畔相遇,一场跨越山海的风味对话就此展开。 日前,2025杭州酒店餐饮业博览会暨杭州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中华美食荟”年度活动首次落地杭州,这场以“创新发展,赋能食餐”为主题的盛会,吸引全国各省市地区及香港地区等约400家企业参展。活动现场打造了预制菜、海鲜、火锅等全产业链的展品矩阵,三天吸引20619人次专业观众,斩获9000万元合同意向额,这不仅成为长三角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更以“美食+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对口地区“潮品”出圈 让“田园到餐桌”的智慧闭环化为现实 展会期间,预制菜、智能冷链配送、环保包装等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值得注意的是,预制菜展区成为人气焦点,众多预制菜齐聚一堂,通过精准控温锁鲜、微波复热还原等标准化工艺,搭配可降解环保包装,实现“餐厅级美味家庭化”的突破性体验。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沈坚指出:“预制菜正从‘简单加热’的刻板印象,迈向全产业链生态升级。标准化生产不仅破解餐饮企业成本难题,更通过提升连锁化率重构产业价值链,真正打通‘田园到餐桌’的智慧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作为全国消费帮扶标杆城市,本届展会特别设立对口地区特色农产品展区,新疆阿克苏“五红茶”、四川青川“白茶啤酒”等创新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均以年轻化包装和场景化营销迅速俘获90后、00后消费群体。新疆代表团负责人现场透露,借助杭州数字化展销平台,边疆农产品实现“产供销运”全链路打通,真正让“山货”变“潮品”,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 此外,国际化作为本届展会突出亮点,澳门餐饮产业发展协会首次组团参展,与长三角企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展会创新采用“官方直播+线下探展”双轨模式,通过线上流量赋能线下场景,助力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品牌声量与订单量双增长。“杭州数字经济与文旅资源叠加,为餐饮国际化提供天然场景!三天时间,达成9000万元的合同意向,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张景富道出了活动选址逻辑:一是看重杭州拥有美团、饿了么区域总部及支付宝生态,为餐饮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引擎;二是看到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消费活力强劲,年轻高知人群对“新、奇、特、质”餐饮需求旺盛,成为高端餐饮成长的沃土。 行业大咖共话“质价比”突围 非遗IP成破局新引擎 众多行业大咖也齐聚现场,共同探讨食餐经济的当下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活动同期举办的“大美中国·2025餐饮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汇聚150名行业领袖,涉及创始人、总经理、行政总厨、厨师长等,围绕数字化、健康化、文化IP化等趋势展开深度探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22773亿元,同比增长5.0%,行业呈现便捷化、健康化、文化IP化等趋势。这标志着,未来食品餐饮行业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不过,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市场繁荣背后暗流涌动——现场多家展商坦言:“同质化内卷严重,创新成本高风险大。”现场一制作烧饼的展商负责人坦言,“市场是有的,但挑战更大!产品同质化太严重,前期研发成本高,一旦被模仿,就意味着前期投入就打水漂!” 面对挑战,非遗IP化成为破局关键。风味革新实验室推出的“非遗新生计划”,将柳州螺蛳粉传统发酵工艺与沉浸式体验结合;云南鲜花饼通过“非遗技艺+AR溯源”讲述文化故事,引发观众排队打卡。一位预制小笼包展商透露:“与其拼低价,不如用文化溢价——我们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富含文化元素系列的产品,复购率提升40%。” “餐饮竞争已进入‘质价比时代’,既要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也要用文化故事和场景创新提升附加值。”展会活动负责人认为,从非遗活化到跨界融合,杭州食餐会正以文化赋能重新定义行业竞争逻辑,为万亿餐饮市场开辟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