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海虹美味营养多 安全食用分时节
 
2025-03-06 10:11:12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雨水节气过后,海水渐暖,我国山东沿海等地的海虹大量上市。因为春季时肉质肥美,海虹素有“春季第一鲜”之称。然而,如“2、3月份海虹有毒,不宜吃”之类的传言在网络上也十分活跃。海虹是否真的不安全,消费者又该选择怎样的打开方式,让舌尖与美味来一场惬意的邂逅呢?

开春第一鲜,美味营养多

海虹,也叫贻贝、青口贝等,是贻贝科贻贝属下的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栖息于近海潮间带和浅海区岩石上。其贝壳呈楔形、黑褐色,个体较大,成年后壳长可达5—10厘米。目前,海虹在我国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均有养殖。

海虹营养丰富,肉体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持肌肉健康;富含钙、铁、锌、硒及VB12、VA、VC、牛磺酸等微量元素。因其营养成分丰富且全面,有“海中鸡蛋”的美称。

海虹肉呈黄色。雄性海虹的肉色偏白,肉质更结实、有韧性,口感略带甜味儿;雌性海虹贝肉偏红,口感相对松软,但鲜味儿浓郁。海虹吃法简单,可以蒸煮,也可以做汤、下面条、焗烤。海虹熟制晾晒而成的干品被称为“淡菜”,也是颇具风味的食材。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海洋生物质量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慧慧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春时节,特别是雨水节气后,正值海虹繁殖期,经过一个冬季的生长,其体内脂肪储存多,肉质更加肥美鲜嫩多汁,而在寒凉海水中生长的肉质也更加紧实。同时,由于海虹繁殖能力强,产量较高,所以价格实惠,成为很多消费者餐桌上的“开春第一鲜”。

海虹不产毒素,带毒与赤潮有关

海虹肉鲜味美正当季,那“2、3月份海虹有毒,不宜吃”之类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刘慧慧分析说,海虹本身不产生毒素,2、3月份海虹也不一定有毒。海虹之所以可能带毒,是因为贝类本身的滤食性(即以过滤方式摄食)导致的。由于春季易发生赤潮,而赤潮中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记忆性贝类毒素等贝类毒素。贝类毒素对贝类本身无害,但会在海虹等贝类体内积累。

因此,海虹有毒还是无毒,跟养殖海域是否发生赤潮有关。而赤潮的发生与海水温度相关,赤潮最易发生在水温20—25℃范围内。调查监测发现,贻贝动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在每年4、5月份达到最高,这个时间段也是“海虹中毒事件”高发时期。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检索近年来“海虹中毒”相关报道发现,沿海地区相关部门严禁捕捞、外运和销售海虹及禁止餐饮经营者加工销售海虹的时间,也都集中在3月底到5月,或当地海域发生赤潮时。

此外,赤潮发生后,贝类毒素的含量多少还与地域和贝的种类有关。近年来,我国高危贝类主要是海虹,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海螺等。

由于有毒贝类在外观、气味及味道上与没有受污染的贝类无明显差异,常引发食源性疾病。刘慧慧分析说,因为贝类毒素是强效神经毒素,极耐高温,家庭普通加热方式不能降解毒素,因此就算食用已经充分熟制的海虹,也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中毒反应为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0.5mg毒素即可致人死亡。

安全食用海虹,注意“看触嗅听”

日常购买和食用海虹等贝类食品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什么呢?刘慧慧建议消费者留心以下几点:

首先,沿海地区居民要注意关注当地海洋局、气象局、地质局等政府部门发布的赤潮监测信息,不要在赤潮预警期间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其次,建议消费者通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贝类,选购时注意“一看、二触、三嗅、四听”。一看,即选择大小均匀、外壳颜色较一致、有光泽的贝类;二触,即用手触摸时贝壳能迅速闭合或外露肌体能快速缩回体内;三嗅,即新鲜贝类应有其特有的气味,如果发臭或有异味,说明已不新鲜;四听,即拿起贝类轻轻摇晃,如听到啪啪声,说明可能是空壳或有沙石。

最后,消费者在外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干净整洁、量化级别较高的餐饮服务场所食用贝类,并索取相应票据,保留消费凭证。

刘慧慧提醒说,贝类毒素一般集中在贝类内脏中,所以,食用贝类时建议去除消化腺、性腺、腮部等。这些部位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较多,去除这些部位后可大大降低中毒风险。同时,因为毒素是水溶性的,所以最好不要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即烹煮海虹后只吃肉、不喝汤。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的贝类。食用贝类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建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西部10地消费者组织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
·AI眼镜用户体验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饰消费:追求款式、材质与品质的完美融...
·“今年的蓝莓怎么那么大!”店主:不仅个...
·钱塘区茶文化研究会成立
·高铁代购特产 宠物购票乘机 出行服务新...
·充值后饭店闭店 消费者:卡里还剩近八千...
·人形机器人或成为下一个千亿元市场?
·9.9元的瑞幸到5元的美式蜜雪 低价始...
·妇女节爆单的不仅仅是鲜花 珍珠逆袭成珠...
·上周蔬菜售价跌多涨少
·新一轮存款利率“降息潮”再起 最高降5...
·杭州城北藏着一个数字游民的“疯狂星期四...
·AI赋能美业,科技比你更懂你自己 如何...
·花383元在西湖当一次白娘子,值吗?旅...
·杭州27家民宿入选!你去过几家
·翁家山“喊山祭茶” 龙井茶预计3月18...
·试一试!这一个细节可能决定退税还是补税...
·超5670万户!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呈现快...
·大力提振消费如何发力?消费品“以旧换新...
·赋能全球合作伙伴生态 impact荣获...
·半价、免票还加赠游玩项目 浙江多地景区...
·险企偿付能力透视:7家公司“亮红灯” ...
·中国质量协会2025年中国汽车用户满意...
·推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
·湖北武汉:检查市场“作弊秤”
·河北肃宁:手机变砝码 计量更惠民
·浙江新能源车主的专属福利!即日起来京东...
·吉林白山: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